-
煤炭市場為什么下跌?要不要救市?
2016/1/28 8:55: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自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直線下跌,煤炭價格先后跌破一系列所謂的“政策底”,堅定不移地繼續探尋“市場底”,各大煤企的應收賬款高啟,營業利潤萎縮,虧損面擴大,經自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直線下跌,煤炭價格先后跌破一系列所謂的“政策底”,堅定不移地繼續探尋“市場底”,各大煤企的應收賬款高啟,營業利潤萎縮,虧損面擴大,經營困難加劇,安全生產、礦區穩定受到挑戰。
煤炭市場為什么下跌?
通縮預期下的煤炭需求下降是首因,供給過剩是主因。一是宏觀經濟發展進入階段性高點,在07年GDP增速達到高峰,需要調整。二是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轉變,需要優化產業結構,需要優化能源結構。
受制于上述兩因素,煤炭剛性需求由原來的旺盛變為低迷,由原來的的供不應求變為過剩凸顯。
那么煤市到底要不要救,怎么救?
目前來看,一致的觀點是只有解決產能過剩,才能救煤市。而觀點的分歧是到底要不要限制煤炭最低保護價。
前幾天,豐礦煤炭物流發起了《煤炭要不要限價》的投票活動,2/3的人認為應該限價;1/3的人認為應該讓市場決擇;
我們認為:市場才是煤市發展的試金石,市場才是檢驗煤企競爭力的試金石。唯有依靠市場的力量,煤企才能優勝劣汰,煤市才能健康發展,唯有鳳凰涅盤,才能浴火重生。
目前看來,在煤炭供需求進入“新常態”之后,市場機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并未真正發揮作用,政府限價救市還不到時機。具體說:
一、以銷定產的買方市場失靈
煤炭市場供給過剩眾所周知。然而眾多煤企卻采取了“以量補價”的傳統思維來降低煤企成本,進一步加劇了煤炭供過于求的狀況,違背了以銷定產的買方市場原則。
同樣,僵尸煤企的大量存在,產一噸虧一噸,不停產、不退出,依然如故;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建礦井和現代化礦井,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核準,生產成本優勢因限量而未能得有效發揮。“優勝劣汰”成為一句口號。
二、國企中存在大量僵尸礦井
煤礦生產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國有企業中存在大量僵尸礦井。在當前煤炭市場資金流動性差、煤炭企業應收賬款高企、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嚴重短缺的形勢下,國有企業會因國資背景,更易獲得銀行授信,資金獲取更易于民營煤企,致使國有企業中的僵尸礦井大量存在,而原本競爭力強、能帶來更多利潤的民企卻常常受限于銀行貸款、政策支持,維系困難,變為"假僵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