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跨境支付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2016/3/15 19:03: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跨境支付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因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及其他方面所發生的國際間債權債務,借助一定的結算工具和支付系統實現的資金跨國和跨地區轉移的行為。一、跨境結算需求快速增長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跨境支付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因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及其他方面所發生的國際間債權債務,借助一定的結算工具和支付系統實現的資金跨國和跨地區轉移的行為。
一、跨境結算需求快速增長
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線上及線下跨境人民幣業務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在“海淘”(代購)、跨境電商、留學教育、出境游(航空機票、酒店)等產業的推動下,中國大陸地區跨境清結算需求增長強勁。
2015 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為7,592億元, 2013-201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4%,預計未來5 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態勢。2015 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為 44,408 億元,2013-201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27%。 2015 年我國海外留學的市場規模為 4,174 億元,2013-2015 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
2020跨境電商市場資金出入境規模預測
2010-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進出口結構預測
2020出入境旅游資金出入境規模預測
跨境支付在全球有兩大基本方向:一是小額匯款;二是基于貿易和交易的支付。對于小額匯款,中國居民可選渠道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商業銀行和專業匯款公司。相較于商業銀行較高的費率和專業匯款公司有限的覆蓋網點,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同時滿足用戶對跨境匯款便捷性和低費率的需求,以西聯(Weston Union)為代表。用戶可以在西聯網點,登陸浦發、農行、光大銀行的網上銀行,或登陸銀聯在線進行匯款。
對于與貿易和交易有關的支付而言,相關方涉及商戶、銀行、國際卡與國際卡組織、擁有商戶和資源的平臺類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消費者。
跨境支付產業鏈上中下游
二、跨境支付方式
1、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主要有一般貿易、集貨 B2C、備貨 B2B2C 三種形式。一般貿易模式比較傳統,通過大宗貨柜完成進出口,采取一般方式報送海關;集貨B2C模式建立海外倉或進行海外直采,并在海外打包分裝,然后郵進中國,集中清關;而備貨 B2B2C模式則是從貿易公司或代理商采購,通過保稅倉,然后分揀發貨報關銷售。針對這三種模式,分別產生了三種不同的支付服務。
2、跨境留學收費一般分為海外直收、交費平臺、境內代收等三種模式。海外直收是海外學校通過境內支付機構直接面向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收費,相比而言,交費平臺是通過統一平臺與境內支付機構對接收費,而境內代收是通過擁有代授權的境內合作機構收取。也對應產生了三種支付服務。
3、跨境旅游具有海外直營、境內分銷、旅游平臺等三種模式。海外直營指的是海外酒店、航空公司、旅游公司通過網站直接面向全球客戶銷售;境內分銷由旅游服務機構批量采購海外旅游服務產品進行分銷;旅游平臺模式則是以入住銷售、代運營銷售為主。根據這三種模式下不同的特點,也分別產生了三種支付服務。
三、中國跨境支付行業高速成長
隨著中國進出口貿易在全球市場重要性的提升和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我國跨境支付市場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政策監管也順應市場需求進行了積極的調整。
時間機構或個人政策措施2010年6月人民銀行發布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市場參與者多元化,但針對跨境支付業務的監管細則未出臺2012年12月人民銀行表示將在支付系統中增加跨境支付清算功能2013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區開展試點,允許參加試點的支付機構集中為電子商務客戶辦理跨境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2013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馬軍勝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提交提案,指出跨境網購在跨境支付、進出通關、退(征)稅、結匯以及跨境寄遞等方面的階段性障礙亟待突破2013年9月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匯付天下等 1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2014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及其附件《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在 2013 年 5 月第一批跨境支付試點企業名錄公布之前,中國跨電商務的支付環節幾乎被未取得國內支付業務許可證的外資支付機構壟斷,法規建設沒有及時跟上市場發展。一邊是,互聯網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等細分業務領域系列管理辦法陸續出臺,而另一邊,跨境支付卻遲遲得不到政策落實和監管約束。部分國內第三方支付雖早已涉足跨境支付服務,但其中多數是通過和銀行或者境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貨幣兌換和付款流程由其托管銀行完成,這樣的支付流程復雜且時間較長。
2013 年,包括支付寶、易寶支付、銀聯電子支付、錢寶在內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得首批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牌照的發放,標志著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破冰。2015年4月,京東網銀在線等 5 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第二批跨境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共有22 家第三方支付企業擁有了跨境外清結算業務資格。
第三方支付公司跨境代付業務流程
第三方支付公司跨境代收業務流程
從 2011 年至今人民銀行每年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數量來看,2014 年發放牌照的步伐已明顯放緩。在 2015 年初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 年支付結算工作要點的通知中,已明確“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鼓勵現有機構兼并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實施支付機構分類、分級監管”的工作思路。可以預見,未來新增牌照數量將會減少,需要拓展支付渠道的企業可能將更多地選擇收購已持牌企業。
受益于國內中產階級群體的崛起、消費升級的持續及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以旅游、留學、電商購物等新興跨境交易為內容的支付市場規模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