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機研制:“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
2016/6/9 10:2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東升8日對中新社記者說,中國民機研制與發展逐漸步入“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李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東升8日對中新社記者說,中國民機研制與發展逐漸步入“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李東升說,“生產一代”ARJ21新支線飛機首航前需要完成的100小時空載運行已進入后期收尾階段。“研制一代”C919大型客機正在全面開展系統級和全機級系統集成試驗。
《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表示,民機產品從形成概念開始到全部停飛退役為止的全壽命周期都離不開民用飛機預先研究項目的支持,“民機預研對提高和保持民機產品的技術先進性、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他說。
為解決中國民機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預先研究工作的需求,2010年2月26日,中國商用飛機成立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開展民用飛機技術戰略性、關鍵性、前瞻性、基礎性技術發展策劃與研究,背景型號關鍵技術研究和技術方案探索,前沿技術探索,民用飛機評估驗證方法及能力建設等。
在7日閉幕的中國“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中國商飛北研中心首次向公眾展示大型民機未來智能駕駛艙。李東升說,該駕駛艙以觸摸和語音控制為主要控制方案,集成增強型態勢感知技術,可實現駕駛艙的智能控制。
試飛工程師黃震宇介紹,駕駛艙采用超寬超大觸摸顯示屏,“幾乎完全取代了以往飛機駕駛艙內繁雜的各種按鈕,整個艙室的操作界面顯得非常簡單明了”。他說,飛行員只需在顯示屏上摁幾下,就能快速獲得飛行參數、電子地圖、機艙內部和飛機外部攝像頭的實時影像。
大型民機未來智能駕駛艙還集成了地空移動寬帶通信等技術手段,實現駕駛艙的空地、空空信息互聯。李東升解釋,顯示屏上可以實時更新來自地面的監測數據,機上數據也能下傳到地面站,最大限度消除客機失聯的隱患。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黑匣子”,預計未來5—10年內逐步成熟。
王亞男說,必須進一步堅持“中國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原則,不斷深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各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主要機載系統在國內的產業聚集,加快建立滿足適航要求的國產材料、標準件體系,力爭早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民用飛機研制和發展基礎薄弱的局面。
作者:張素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