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7/17 11:00: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分析2015 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931 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達到21996元,同比增長7.4%,超過GDP增速,為居民消一、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分析
2015 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931 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達到21996元,同比增長7.4%,超過GDP增速,為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支出增長提供了事實上的基礎。
2011-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11-2015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
經濟新常態下,海外市場需求疲弱、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壓力巨大,產業升級轉型投資乏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家馬車中,消費成為目前最為關鍵的環節。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但與美國存在差距。
2011-2015年中美最終消費對經濟貢獻率對比
2015年12月,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余額為93.95萬億,住戶部門消費信貸余額為18.95萬億元,占比20.17%,比1月份提升了1.41個百分點,增長迅速。
2015年金融機構人民幣住戶部門消費信貸情況
房貸是我國居民消費信貸的最大組成部分,車貸也占有一定比例,但隨著居民消費金融觀念的變化,信用卡、尤其是其他普惠類消費貸款比例將逐漸增大;預計到2017年,信用卡信貸余額占比將達到16.0%,其他消費貸款占比達到12%。
中國居民消費信貸結構變化趨勢
支付等相關基礎設施趨近完善,電商迅速發展,使用人數及交易規模急速上升,消費金融在互聯網帶動下適用人群更為廣泛,適用場景逐漸增加。
2011-2015年中國網購用戶規模及網購使用率
2011-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規模
中國居民消費信貸結構中,信用卡貸款余額是除房貸外的第二大構成,占總額的15%以上;2015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持續上升同時,在用發卡數量卻出現七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為4.32億張,較上年末下降5.05%,但信用卡的信貸規模仍繼續增長,授信使用率持續上升;信用卡分期費率一般為0.6%-0.75%左右,12期分期實際年化利率為13.29%-16.62%。
2014-2015年累計發卡量TOP10銀行
除了信用卡業務之外,銀行系以直接開展信貸業務或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參與消費金融,優質的融資渠道和完善的風控體系是銀行發展消費金融的核心優勢。
隨著消費金融的參與機構不斷增多及人群的擴大,2015年Q3,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資產不良率達到2.85%,雖然仍然低于日本及歐洲的不良率,但仍然值得警惕。
近年來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資產不良率
二、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消費金融將在產品、服務及風險管理方面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具有面向廣大“草根”、小額、分散、無擔保無抵押等特性,對成本控制要求較高,白條、花唄等消費金融產品是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消費金融產品互聯網在傳統基礎上新生;伴隨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及對于線下經濟的滲透,未來所有的數據都將是可數據化、可被記錄的,互聯網將為消費金融補全征信信息,全面提升各類機構風險管理能力;互聯網憑借各種創新將拓寬了企業的服務能力、服務廣度和寬度,提升服務效率,如線上審核、實時在線審批等服務有效替身了服務質量。
2、消費金融與消費場景密不可分,要求消費金融產品不斷從行業和用戶進行垂直劃分,最終帶來消費金融產品的行業垂直化與用戶層級的垂直化。
3、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消費金融服務更具有普惠性。各類消費金融服務不再是都市白領的獨享,許多中低端用戶群里更喜歡也更傾向于這類服務,包括農民工等流動人口以及大學生等群體。從生活消費的各種場景分類,也可以衍生出許多細分市場,包括:3C、租房、二手車、裝修、婚慶、旅行、教育、農業、等等。
4、場景創造需求,控制流量端口才可能有成長空間。現在許多電商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都是依托于自身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面向自營商品及開放電商平臺用戶的商品,提供分期購物及小額消費貸款服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與京東,由于電商在互聯網金融、網絡零售、用戶大數據等領域均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具有絕對優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