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小水電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2016/12/2 10:21: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水能資源分布與利用方式(1)中國水能資源分布情況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小水電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水能資源蘊藏量,是通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和全部落差經逐段計算的水能資源理論平均出力。一個國家水能資一、水能資源分布與利用方式
(1)中國水能資源分布情況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小水電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水能資源蘊藏量,是通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和全部落差經逐段計算的水能資源理論平均出力。一個國家水能資源蘊藏量之大小,與其國土面積、河川徑流量和地形高差有關。我國國土面積小于蘇聯和加拿大,年徑流總量又小于巴西、蘇聯、加拿大和美國。中國水能蘊藏量之所以能超過這些國家而居世界首位,其決定性因素,在于中國地形高差懸殊,河流落差巨大。
全國各流域水能蘊藏量
流域理論出力(萬千瓦)年發電量(億千瓦時)長江26801.7723478.4黃河4054.83552珠江3348.372933.2海灤河294.4257.9淮河144.96127東北諸河1530.61340.8東南沿海諸河2066.781810.5西南國際諸河9690.158488.6雅魯藏布江及西藏其他河流15974.3313993.5北方內陸及新疆諸河3698.553239.9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統計,中國水能資源可能開發率,即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的年發電量與水能資源蘊藏量的年發電量之比,為32%。
中國可能的開發水能資源分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河流看,我國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長江、黃河的中上游,雅魯藏布江的中下游,珠江、瀾滄江、怒江和黑龍江上游,這七條江河可開發的大、中型水電資源都在1000萬kW以上,總量約占全國大、中型水電資源量的90%。全國大中型水電100萬kW以上的河流共18條,水電資源約為4.26億kW,約占全國大、中型資源量的97%。
按行政區劃分,我國水電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西南、西北1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云、川、藏、黔、桂、渝、陜、甘、寧、青、新,水電資源約為4.07億kW,占全國水電資源量的78%,其中云、川、藏三省區共2.9473億kW,占57%。而經濟相對發達、人口相對集中的東部沿海11省、市,包括遼、京、津、冀、魯、蘇、浙、滬、穗、閩、瓊,僅占6%。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經濟高遮發展,電力負荷增長很快,目前東部沿海11省、市的用電量已占全國的51%。這一態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逆轉。為滿足東部經濟發展和加快西部開發的需要,加大西部水電開發力度和加快"西電東送"步伐已經進行了國家層面的部署。
(2)中國水能資源的利用方式
以位能、壓能和動能等形式存在于水體中的能量資源,又稱水力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熱能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水能資源。在自然狀態下,水能資源的能量消耗于克服水流的阻力,沖刷河床、海岸、運送泥沙與漂浮物等。采取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后,可將水能轉變為機械能或電能,為人類服務。
人類利用水能的歷史悠久,但早期僅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直到高壓輸電技術發展、水力交流發電機發明后,水能才被大規模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包含著水熱能資源、水力能資源、水電能資源、海水能資源等廣泛的內容。
1、水熱能資源
水熱能資源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知道的天然溫泉。在古代,人們已經開始直接利用天然溫泉的水熱能資源,建造浴池,沐浴治病健身。現代人們也利用水熱能資源進行發電、取暖。如冰島,該國2003年水電發電量為70.8億千瓦時,其中利用地熱(即水熱能資源)發電就達14.1億千瓦時,全國86%的居民已利用地熱(水熱能資源)取暖。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裝機2.5萬千瓦的羊八井電站,也是利用地熱(水熱能資源)發電,據專家預測,我國近百米內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以地下水為介質)可達15000億千瓦。目前我國地熱發電裝機3.53萬千瓦。
2、水力能資源
水力能包括水的動能和勢能,中國古代已廣泛利用湍急的河流、跌水、瀑布的水力能資源,建造水車、水磨和水碓等機械,進行提水灌溉、糧食加工、舂稻去殼。18世紀30年代,歐洲出現了集中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的水力站,為面粉廠、棉紡廠和礦山開采等大型工業提供動力。現代出現的用水輪機直接驅動離心水泵,產生離心力提水,進行灌溉的水輪泵站,以及用水流產生水錘壓力,形成高水壓直接進行提水灌溉的水錘泵站等,都是直接開發利用水的力能資源。
3、水電能資源
19世紀80年代,當電被發現后,根據電磁理論制造出發電機,建成把水力站的水力能轉化為電能的水力發電站,并輸送電能到用戶,使水電能資源開發利用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
在水能資源中,除河川水能資源外,海洋中還蘊藏著巨大的潮汐、波浪、鹽差和溫差能量。我國潮汐能可開發資源裝機容量為215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300億千瓦時。我國第一個潮汐電站量1958年建成的廣東雞州潮汐電站,裝機40千瓦。1985年建成的浙江江廈潮汐電站,總裝機容量3200千瓦,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在我國海洋中,波浪能蘊藏量約1285萬千瓦,潮流能蘊藏量約1394萬千瓦,鹽差能蘊藏量約1.25億千瓦,溫差能約13.21億千瓦。綜上,我國海洋能總計約15億千瓦,超過陸地河川水能理論蘊藏量6.94億千瓦2倍多,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二、小水電發展現狀
1、小水電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伴隨著政策變動和市場規律調節,小水電在我國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這段時間我國電力事業剛剛開始,國家電力缺口巨大,尤其是農村地區,幾乎無電可供。國家為解決廣大農村無電的問題而支持小水電發展,其在此期間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受資金、技術、體制等的制約,小水電發展緩慢。二、從改革開放到20 世紀末。此間國家工作重心逐步轉移至經濟間上來,電力基礎設施薄弱及供需緊張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快電力事業發展,國家鼓勵和幫助地方政府與農民自力更生興建小水電,小水電取得了長足發展,為解決農村用電問題、初步實現農村電氣化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三、近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小水電在優化電力結構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為顯著,同時伴隨著國家開放民間資本參與小水電開發建設及小水電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資本大量進入,極大地促進了小水電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繁榮,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2、我國小水電現狀與困境
由于小水電自身的諸多優點并考慮到我國國情,國家在政策上一直鼓勵地方群眾自籌資金,自建、自管、自用小水電。在財政稅收上也予以支持減免,以電養電,將所得利潤全部用于小水電的建設和改造。
特別是2011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小水電是我國亟待發展的農村水利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大力發展小水電。
但充分發揮小水電優勢,避免不利影響,實現綠色發展是建立在科學統一規劃、有序合理開發、集中調度、分級管理的基礎上的。如不能做到這些,則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小水電就會像一個個生態炸彈,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并可能引發各種社會問題。不幸的是,目前伴隨著我國小水電開發熱潮的卻正是缺乏合理規劃、監管不到位、無序開發等各種問題。
總體來看,我國小水電的開發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在一些山區經常可以看到受經濟利益驅使而修建了大量小水電站。過度的開發造成河流反復斷流、河床裸露,河流生態面臨威脅。在山區居住的部分農民也因缺水而收入減少,生活陷入困境,給其的補償款也往往數額偏低且落實不到位,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發現一些管理執法者也參與了小水電建設并從中牟利,對于違法亂建問題聽之任之,這是造成監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并帶來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管理權層層下放、管理職責不清也加劇了這種亂態。在技術層面,我國小水電科研、設計、機電設備制造、電力輸送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加之近年建造成本上漲很快而電價又相對穩定,導致不少項目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
三、小水電經濟性分析
小水電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存在三種主要的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一)小水電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經濟效益
小水電資源開發后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是小水電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根據統計顯示,我國小水電的總資產在一千億元以上,而帶來的直接收益,一年也有400億元以上,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其次通過節能獲取的經濟收益,水利資源和傳統能源中的煤炭不同,是屬于可再生的,所以成本要比以往的火電便宜很多,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自然會獲得提高。
(二)小水電資源開發的生態效益
小水電資源開發,代替了一些小型火電站,這對于環境保護是非常有利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所以小水電資源的開發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由于小水電的開發,減少了環境方面的污染,以往使用小火電站發電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廢氣粉塵等污染物,有些地區煤炭運輸不便利,便就地取材砍伐森林,浪費了大量的木材資源。小水電的開發減少了森林的破環,保護了生態環境,生態效益是非常明顯的。
(三)小水電開發的社會效益
小水電開發直接解決了偏遠地方的用電困難問題,在我國,約有一半的區域需要小水電進行供電,小水電由于其成本比較低,價格也相對便宜,推動了農村地區的農副產品開發,推動了農村的發展,并且小水電的開發還對農業灌溉和防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帶來的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四、小水電發展面臨的問題
盡管我國小水電建設幾十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我國小水電開發程度還很低,僅占可開發資源的28.6%,發電量也僅為全國總發電量的5.5%。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種種困難和不利條件的制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定位不準
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我國小水電的公益性和社會性地位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確認。主要表現在:在國家產業政策中,小水電被不加區分地與大中型水電一同列入了甲類競爭性項目,造成了與小水電已有政策的偏離,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水電的發展;與常規能源建設項目相比缺乏固定投資渠道及必要的資金支持,不能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的有關優惠政策。
2、管理體制不順
長期以來,各級水利部門是小水電行政管理和開發建設的主管部門,承擔著小水電政策制定、水資源規劃、項目審查、建設施工、生產運行、質量監督、安全監察、技術標準制定、科研培訓、國際交流等一系列管理職能,擁有配套完整的小水電科研、勘測、設計、施工組織體系和一支70多萬人的水電隊伍。目前管理著4萬余座小水電站、3000多萬kW水電機組的生產運行和400多萬kW電力裝機的在建工程。鑒于這種情況,在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時候,成立了水利部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行使水電及農村電氣化行政和行業管理職能。
目前國務院幾個部委都在對小水電進行管理,在部門間產生了職能交叉。由于職責不明,分工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對小水電的宏觀調控和行業管理。在省縣級機構改革中,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使部分地區小水電管理處于混亂和停滯狀態。
從國務院部委職能劃分看,綜合部門管電職能主要是從政策、協調、指導和監督等方面對全國電力進行宏觀調控。水利部管電職能主要是從方針政策制定、水資源規劃、立項審查、生產建設管理及質量安全監督等方面對農村水電進行行政和行業管理。
3、產業自身的限制
小水電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工程造價持續上升,建設成本不斷提高,電站本身規模較小,多數是徑流式電站,導致電量生產有限,生產成本偏高。如果與大規模生產的常規能源競價上網,將會受到很大沖擊。此外,小水電還存在因季節因素導致的豐枯矛盾,電力輸出困難,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管理運營費也居高不下等問題。
4、大小網關系的協調問題
小水電開發初期,分散開發的電源一般都是發、供、用獨立運行,主要解決當地縣城、鄉鎮和農村地區的日常生活、農副產品加工及農業生產用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原來分散的小水電供電區連片成網,形成了地方電網(小網),成為當地城鄉居民生活生產、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的主要電力供應來源。國家大電網也以大中城市為依托,不斷向四周延伸,逐步建立起了全國性跨區域的骨干供電網絡。大網與小網兩個供電區的連接是在國家實行中央、地方“兩條腿走路”正確方針指引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兩網連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社會、經濟及利益上的問題,關鍵在于國家如何正確引導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小水電與國家大電網在自身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形成互利互補關系。
在大小電網關系處理上,我國目前出現的問題包括大網依靠資產、技術和價格優勢,搶占小網的供電區;利用電網管理和調度權隨意限制小網上網電量,壓低上網電價;借電力體制改革和國家實施農村電網改造之機,大力“上劃”和“代管”小水電自供自管供電區等。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電水平還很低,存在著大量的無電區域和無電人口,發展電力工業必須長期遵循中央和地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5、缺乏完整的激勵機制
我國小水電發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建設開發的政策。如20世紀60年代制定的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針,80年代出臺的“以電養電”政策,90年代頒布的稅賦政策和貸款補貼政策等。但這些政策大部分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在當時對發展小水電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小水電政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已被取消,如農村水電建設專項貸款政策;有的逐步失去可操作性,如開發小水電的“三自”方針和“以電養電”政策等。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勢下,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起一整套諸如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優惠上網電價、系統效益收費、對消費者進行補貼以及靈活的融資機制等激勵政策。
6、國家對小水電投入不足
與小水電在區域間經濟協調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相比,國家對小水電的投入非常有限。主要表現在:長期以來小水電建設項目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計劃,國家對小水電開發缺乏資本金投入及其他必要的資金支持。
目前小水電開發資金大部分是商業銀行貸款,取消農村水電建設專項貸款后,小水電開發主要依靠當地商業銀行貸款。但許多小水電地處貧困山區,當地銀行多為“貸差”行,資金十分有限,由上級銀行撥付轉貸,又會加大放貸成本和風險,造成貸款渠道不暢。我國小水電正處于開發高峰的前期,在建規模為400萬kW左右,卻長期沒有規范暢通的資金渠道,這對小水電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五、小水電發展潛力與前景
小水電屬于非碳清潔能源,既不存在資源枯竭問題,又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把水力資源轉變成高品位的電能,不僅對于農村地區(尤其是老少邊山窮地區)的脫貧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來看,小水電的發展已經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發展前景看好。水利部對21世紀頭20年我國小水電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300個裝機10萬千瓦以上的小水電大縣,100個裝機2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小水電基地,40個裝機100萬千瓦以上的特大型小水電基地,10個裝機500萬千瓦以上的小水電強省。
規劃還確定,發展農村水電,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通過大力發展小水電,規劃到2020年新增年發電量781億千瓦時,解決1.04億農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問題,每年減少砍柴量1.49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00萬噸,獲得生態效益360億元。
水利部還將實施無電人口光明工程,在有水無電的邊境地區、邊遠民族地區和貧困山區開發小水電,解決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此外,水利部還確定,將按國家統一部署,全面改造農村水電電網結構,改善農村電網設施,改革農電管理體制,將農村水電網低壓線損由原來的30%降到12%以下,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明顯提高,電價普遍降低50%。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中國地熱發電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 下一篇:2016年我國電力行業供應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