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乳制品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16/12/30 10:37: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奶類總產量大幅增長我國奶類總產量跨越了 3 個臺階。2001 年,我國的奶產量僅為 1,000 萬噸,從 1978 年算起,我國奶產量實現 1,000 萬噸用了 23 年的時間。2001-2004 年,用了 3 年的時間便達到了 21.奶類總產量大幅增長
我國奶類總產量跨越了 3 個臺階。2001 年,我國的奶產量僅為 1,000 萬噸,從 1978 年算起,我國奶產量實現 1,000 萬噸用了 23 年的時間。2001-2004 年,用了 3 年的時間便達到了 2,000 萬噸。2004-2006 年,用了 2 年的時間又增加了 1,000 萬噸,達到 3,000 萬噸。2006-2011 年,是從 3,000 多萬噸向 4,000 萬噸邁進的過渡階段,2012 年我國原料奶產量為 3,868 萬噸。2013年牛奶產量 3531 萬噸, 2014 年牛奶產量 3,724.6 萬噸, 我國奶類產量增長較快。
1978-2014 年我國牛奶產量圖
2.奶牛單產大幅增加
2005 年,我國的奶牛單產僅為 2.50 噸/頭•年,之后,我國實行了奶牛良種補貼政策, 該政策對于我國奶牛品種的改良以及我國奶牛單產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意義;2012 年,我國奶牛單產水平達到 3.1 噸/頭•年,比 2000 年 1.77 噸/頭•年提高了 78%;2013 年,我國的牛奶產量相較于 2012 年有所下滑,這是2008 年發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我國奶業生產發生的首次下滑。經分析,這次生鮮乳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2012 年及 2013 年年初在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下降、肉牛價格高漲等綜合因素影響下,導致部分小規模養殖戶退出,使生鮮乳供給減少;②受奶牛疾病和疫病的影響,奶牛淘汰量增加,影響了生鮮乳的總供給;③盡管在結構調整中規模化牧場建設加快,其產能將會逐步釋放,仍無法彌補小規模養殖戶退出所造成的生鮮乳總供給下降。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奶牛養殖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散戶大量退出、奶牛存欄下降并不是一件壞事,奶牛存欄量下降,淘汰了單產水平低、體弱多病牛,牛群結構得到優化,養殖方式更加合理集中,奶牛的單產水平和養殖效益會進一步升高。
2000 年-2013 年我國奶牛單產水平圖
3.近年來,我國乳制品行業的發展趨勢
①乳制品行業從震蕩調整轉向健康成長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我國乳制品行業受到強烈打擊,乳制品銷量大幅下滑。為了規范乳業的健康發展,國務院相繼發布《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乳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等政策,對推動行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提高乳品質量、恢復消費者信心的作用漸顯,我國乳品行業進入調整階段。
2010年 6 月起,我國開始實施 66 項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乳制品產品標準 15項、生產規范 2 項、檢驗方法標準 49 項,形成了統一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隨著政策影響的日益深化,規范乳制品行業產品質量標準的推行,消費者信心的日益增強以及行業重整,乳制品消費將從“復蘇”進入“持續增長”的軌道,乳制品行業也將迎來一個健康成長期。
②行業集中度提高的趨勢明顯增強
近年來, 隨著國家對乳制品加工業市場準入的嚴格限制以及對現有乳制品加工企業的嚴厲整頓,我國乳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市場份額開始轉向品牌知名度高、實力強、規模效益顯著的大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乳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強強聯合等方式,擴大了規模,并加強了對奶源以及銷售渠道的控制。未來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全國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在全國一線品牌,區域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在區域強勢品牌。
③乳制品企業積極強化自有奶源基地建設,推進奶牛的集中規模化養殖
“三聚氰胺事件”以及生鮮乳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乳制品企業越來越關注自身奶源的保障能力。奶源保障能力包括三大內容,即:奶源布局建設,奶源安全建設和奶源成本控制。只有合理的奶源布局和安全的奶源基地的建設,才能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上,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我國原有的奶源狀況主要以散養農戶和奶站的模式為主, 存在飼養技術含量不高,勞動生產率低,生鮮乳質量難以保證,環境污染不易解決,人畜混居,衛生防疫、品種改良等服務體系滯后的問題。乳制品企業強化自有奶源基地建設,可以充分發揮公司制企業在資金、技術、人員、信息、管理上的優勢,有效推進奶牛的集中化、 規模化養殖, 把以往村村鎮鎮、 一家一戶分散飼養模式轉變為 “現代化大型牧場”的新模式,在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同時,從源頭上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
④市場細分和產品差異化程度提高
在乳制品消費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對乳品品質和種類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乳制品市場細分將不斷強化,以質量、信譽和服務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將日益激烈,品牌效應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市場細分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產品的差異化程度提高,主要表現在:
1.在常溫奶市場份額較高情況下,巴氏殺菌乳以其在保鮮程度、營養成分保持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發展速度加快,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并成為未來乳制品消費的發展方向;2.常溫奶的高端化、功能化趨勢明顯,尤其高端兒童奶將來成為常溫奶新的增長點,低溫奶高端化、功能化已經起步,市場前景廣闊;3.針對學生、白領、女性、兒童、老人、高原居民等人群的乳制品日益豐富,定位日益精細化;4.水牛奶、羊奶、牦牛奶等特色乳制品由于其營養價值更高而受到高消費人群的認可,發展迅速;5.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基礎酸奶的基礎上, 滿足美味休閑需求和健康功能需要的酸奶品類日益增多,市場份額逐步加大。乳制品企業只有在保留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 根據市場及自身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搭配原料,才能開發出差異化產品,搶占細分市場先機。
⑤乳制品企業加大銷售渠道下沉力度,推動渠道縱深發展在成熟的一、二線城市市場(如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乳制品企業面臨著市場增長明顯低于產量增長的問題,尋求更大、更多的市場空間成為銷售提升的快捷方式。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線城市市場(包括發達地區縣級市、欠發達地區地級市和縣級市)和農村市場對乳制品的消費需求大幅提升,乳制品企業紛紛加大銷售渠道下沉力度,積極拓展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大力推動渠道縱深發展,以鞏固和提高市場份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