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7/12/12 12:48:0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行業空間萬億,未來市場廣闊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約2萬億,到2025 年超6.8 萬億元。根據頂層、地方細則和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我們測算 2017-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約 2 萬億元,其中京津冀、長三角行業空間萬億,未來市場廣闊
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約2萬億,到2025 年超6.8 萬億元。根據頂層、地方細則和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我們測算 2017-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約 2 萬億元,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推進地區累計市場空間超過 8500 億元,約占全國 40%;2017-2025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超過 6.8 萬億元。
測算方法一:按頂層設計文件全國統一計算。到 2020 年累計市場空間約為 1.8 萬億元;到 2025 年累計市場空間超過 6.8 萬億元。
核心假設 1:新增房屋面積與 2016 年持平,即 16.69 億平方米。
核心假設 2:裝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積比例到 2020 年和 2025 年分別達到國家要求的15%和 30%。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的要求,到 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15%以上,到 2025 年裝配式建筑達到占新建建筑面積的 30%。
核心假設 3:裝配式建筑單價按定額的均價,約 2500 元/m 2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工程均價約 2300 元/m 2 ,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均價約 2776 元/m 2 。采用均值 2500 元/m 2 測算。
全國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測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測算方法二:按地方細則分別測算加總。到 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達 2.3萬億元;重點推進地區市場空間達 8500 億元。
核心假設 1:各地區 2017-2020 年新增房屋面積與 2016 年持平。
核心假設 2:以 2016 年為元年,各省市裝配率等于全國裝配率 5%。
核心假設 3:2020 年的裝配率,有相關政策按相應的規定計算,如北京明確到 2020 年
全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積 30%以上;沒有相關政策或者政策模糊的地區按《“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的規定計算,即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15%,同時對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推進地區按 20%計算。
核心假設 4:2016-2020 年裝配率等幅度增加。
到 2020 年各地區裝配式建筑累計市場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到2020年各地區累計空間市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到2020年重點推進地區空間市場(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年119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工程總包全產業鏈模式將更加受益。我國建筑工業化尚處在初級階段,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有待整合和完善,企業模式較為單一。目前主要有三種企業模式:
(1)資源整合模式。以萬科等房地產企業為主,具有資金優勢和項目開發的帶動能力。但不擅長裝配式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對于設計、生產、施工的現場把控能力較弱。
(2)施工承包帶動模式。主要是中南建設集團等施工企業,有專業的施工團隊,施工優勢明顯,但對市場把控較弱,對產業鏈各環節的協調能力較差。
(3)工程總包全產業鏈模式。以中建國際為代表,擁有較強的設計、融資、建造一體化的運營運作能力,業務范圍全面而專業,具備了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上幾乎所有環節需要的能力,可提供項目規劃設計、管理、生產、施工和專項技術研發等全方位工程服務。
在裝配式建筑大力推廣的初期,行業分工尚未形成,工程總包全產業鏈模式可以實現設計咨詢、構件生產和建筑施工等環節的整合,工廠的產能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中間環節成本的降低也可彌補構件成本的劣勢。我們認為,工程總包全產業鏈模式將會在未來十年裝配式建筑高速發展的階段最為受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