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店成實體零售企業增長最快業態
2018/5/31 10:12: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出爐。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出爐。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百強連鎖門店總數10.98萬家,同比增長9.1%。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16.9%,門店數量增長18.1%,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異常活躍的技術應用和線上巨頭的資本支持,對零售業以及產業鏈產生怎樣的影響?在紛擾的外部環境下行業發展狀況如何?圍繞消費升級零售業實現了哪些突破和創新?
零售市場格局生變
2017年,零售市場被“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新詞包裹,從側面反映了過去一年零售市場的格局與變化,也孕育了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的資本投資熱潮。
作為實體零售的行業龍頭企業,連鎖百強的規模增長連續多年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產業集中度處于相對停滯狀態。與此同時,網上零售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個百分點。調查顯示,京東集團營業收入達3623億元,全年交易總額(GMV)近1.3萬億元,已成為國內銷售額最大的零售商。
實體零售與線上平臺的全方位合作成為2017年零售行業的重要趨勢,而新業態的井噴式發展和資本重新定義零售競爭格局則構成2017年行業兩大熱點。前者突出表現為無人值守商店(貨架)的潮汐式起落和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實體店熱潮。后者則因阿里、騰訊大面積投資線下零售頭部企業而形成的零售陣營。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年度調查顯示,2017年,實體零售的龍頭企業規模增長有所回升,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全渠道經營也普遍實施,多種方式布局線下零售成為新常態。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連鎖百強企業線上業務的增長和占比顯著提升,正在演化為真正的全渠道零售商。一些百強企業的線上銷售規模也達到較高水平。全渠道零售商的興起折射出連鎖百強乃至整個零售市場的新格局和新趨勢。
此外,資本的進入也在加速改變百強的格局。阿里巴巴通過投資控股構建的所謂“新零售”板塊,其銷售規模已達到1224億元,可以排進百強三甲的位置。
線上業務成效待考量
2017年,百強企業線上銷售增幅為78.9%,高于往年69%的水平,也遠高于全國網上零售32.2%和百強線下銷售8.0%的增幅。但線上銷售規模相對較小,平均占到實體零售企業總銷售的10.3%。其中,超市僅為0.7%。除了家電數碼專業店,線上銷售還未形成促進實體零售可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同時,快消品零售企業的線上業務難以盈利。2017年,百強中的超市類企業,線上交易的平均客單價為68.6元,全國主要便利店品牌線上交易的平均客單價46.2元。如何覆蓋引流與送貨成本有待觀察。
同時,實體零售商線上業務增長也面臨一些挑戰。調查顯示,在開展線上業務時,實體零售企業普遍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數字化投入有限,百強中的超市企業2017年在信息和數字化方面的投資規模約占其銷售額的0.9%;二是人員配備有限,上述企業線上業務人員數量平均在40人左右;三是供應鏈能力有限,倉儲配送過程中的關鍵管理指標依然需要提升。
業態調整運營持續優化
2017年,百強零售企業的門店構成發生新變化:百貨店、購物中心開店數量明顯減少,而小型門店數量增長相對較快,達到7.7%。2017年,百強企業新增門店9197個,小型門店約占新增門店總數的八成。大型超市和超市門店數量僅分別增長3.7%和1.0%。
調查顯示,百強企業的實體店平效平均上升幅度為1.2%。比門店銷售額平均上升3.3個百分點。從各業態單店銷售增長情況看,平均增長率較高的為便利店門店,為6.0%。社區超市、百貨店和購物中心單店平均銷售增長分別為3.8%、4.5%和3.4%,大型綜合超市單店平均銷售出現負增長,為-2.3%。
實體零售企業商品經營能力穩步提升。百強企業中,超市企業庫存周轉速度提高3個百分點,平均周轉天數為37.8天,自有品牌SKU數量平均由435個增加到633個,進口商品銷售占比由2016年的7.6%提高到8.9%。百強中的實體零售企業綜合毛利率由15.6%上升為16.5%。
在支付方式和物流改善等方面,對百強企業超市業態的調查顯示,移動支付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移動支付占交易額和交易筆數的比率分別為27.2%和29.7%,分別比上一年提高12.8個百分點和10.8個百分點。其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交易額和交易筆數的比率,分別為13.8%、15.9%和15.0%、18.0%,同比增長分別為4.6%、6.0%和4.3%、7.0%。
在物流環節,除個別企業的絕大部分供應商帶板運輸外,大部分企業帶板運輸的供應商數量不到10%,超市生鮮周轉筐的普及率要高一些,達到60%以上。
經營成本持續上漲
零售企業經營成本繼續上漲。調查顯示,百強企業用電支出上漲4.6%,員工薪酬支出上漲8.0%,房租上漲5.6%。上述三項費用的平均上漲幅度更高,分別達到8.5%、8.9%和7.7%。
線上零售企業引流成本持續攀升,送貨成本有所降低。根據對部分百強企業的調查了解,目前線上引流的成本上升較快,個別企業的成本已接近200元/客,送貨成本7-8元/單。從發展趨勢看,線上業務的各項成本依然存在較大的上升壓力。
零售生態的破壞性重構行為愈演愈烈,主要表現為通過價格補貼形成過度競爭、商業地產過度開發、頻繁無序的線上促銷活動對之前相對平穩的零售經營活動的強勢擠壓。
調查顯示,商圈內高度重疊開設的同類型店鋪,利用價格補貼從線上引流爭奪對手線下客流等現象時有發生。持續多年的商業網點過度供應也是引發零售業過度競爭的重要原因。
夯實基礎關注技術變革
展望2018年的發展,行業領先企業的戰略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門店經營和服務優化,包括開設新型門店,提升顧客體驗是行業領先企業優先目標和戰略重點。進一步強化商品經營,包括加快自有品牌商品的開發和供應鏈管理的優化是百強企業關注的又一重點。
二是在技術應用和數字化建設方面,2018年企業數字化投入預計與2017年持平,約占銷售額的0.8%左右。資金投向主要集中在多點獲客與精準營銷、會員體系建立、系統層面上的線下線上融合等幾個領域,同時,消費者分析與洞察、客戶體驗提升、商品管理也是企業數字化應用比較關注的領域。
調查顯示,對于各種新興技術,零售企業會更多地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零售門店。此外,區塊鏈與云技術也較受關注。(記者 王小萱)
轉自:中國食品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