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國棉紡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8/7/6 10:53: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棉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十年前棉紗主流還是普梳和精梳,而當下,各種結構的產品都出現了,比如,賽絡紡、緊密紡、高捻紗、低捻紗等等,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設備的更新也是日新月異,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超出人們的想象,紡織已經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走向高一、棉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十年前棉紗主流還是普梳和精梳,而當下,各種結構的產品都出現了,比如,賽絡紡、緊密紡、高捻紗、低捻紗等等,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設備的更新也是日新月異,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超出人們的想象,紡織已經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走向高新技術行業。萬錠用工甚至降至10人以下,乃至車間實行黑燈計劃,都不在需要人來工作,全部機械化。自動化提高的同時,紗線支數也是幾何倍數的增長,80-100支走下神壇不久,現在已經出現600-700支這樣的高難度紡紗技術,紗線在成紗色澤、強力、支數和紡紗形式上,已經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種類,市場呈多樣化的表現形式。
其實市場節奏和產品結構是一條線上的,近些年一些大品牌向快消品牌轉型和一些快消品牌的崛起,都讓品牌迅速走入大眾視野,既然有了“快消”兩個字,就是下游向上游的一個推導過程了,當服裝成為快消品的時候,市場就呈現了你方唱罷我登臺,甚至多種潮流趨勢同時引導消費,而且這種消費節奏也非常快。并且目前市場并不是一些中小品牌在做這種事情,很多大品牌也紛紛加入快消品牌的轉型和競爭中,而與此同時快消并不意味著品質要求會降低,反而很多大品牌在快節奏的同時,品質要求并不會降低,甚至在隨著紡織技術的提高其品質還不斷提高。
棉紡行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加工行業,在經濟危機過后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狀況下,仍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局面,雖然行業利潤可能會表現平平,但在自身的發展的步伐上依然呈現新、快這樣的特點,在衣食住行四大生存領域中占據重要一席,其發展仍生機勃勃。
棉紡織產品結構仍不合理。以衣著用、裝飾用和產業用三大消費用途比例來分析,我國紡織產業三者之間的比例約為63:20:17,西歐是46:35:19,美國是41:37:22,日本式29:29:42。顯然,我國高附加值的產業棉紡織品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發達國家,其市場還遠沒有得到開發。
中國于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棉紡織產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棉花行業價格走勢分析
進入 2018 年,國內外棉花供需差額持續存在, 2018/19 年度棉花產量預計下滑,拋儲導致國儲棉庫存逼近安全線,補庫存預期加強,同時下游需求持續增長旺盛。 供給趨緊狀況依然決定棉價中長期看漲基礎,疊加 5月以來新疆不利天氣因素催化, 導致 5 月下旬以來期貨市場反應巨大, 引發對上游市場的關注, 雖然因短期供給尚充足同時天氣影響相對有限,目前期貨市場有所降溫,但亦是開啟下半年上游產業鏈投資機會的重要催化。
2017/18 年度新疆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占到了全國約 80%左右,對全國棉花供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影響,春播以后進入 5 月以來,新疆持續出現不利天氣情況對新棉生長帶來影響。 5 月上旬新疆部分地區出現大風與低溫天氣,部分棉田受損,棉苗葉片受到輕微凍傷,需要通過補種、開土等措施保苗; 5 月 14-18 日由鄭商所支持的團隊對新疆棉花進行實地調研,期間繼續發生大風、沙塵、大雨、冰雹等極端天氣,如 15 日新疆第六師 50 團遭遇特大冰雹, 4.1 萬畝棉田受災、 16 日巴州尉犁縣局部遭遇大風,預計超過 30%的農戶需要進行補種,部分地區已是第三次補種,導致種棉成本大幅度增加。
雖然新棉仍處在苗期階段, 5 月天氣對棉花長勢整體影響有限,后續補種已經展開,但極端天氣無疑對 2018/19 年度棉花產量、單產帶來不確定因素,市場產生明顯擔憂情緒。在供給趨緊的基本面預期下,植棉成本提升為提價提供基礎,同時鄭棉 1805 合約交割釋放空頭壓力,帶來部分資金關注度,多方催化下, 16 日期棉看漲情緒集中爆發,當日下午開盤后 CF1809、 CF1901、 CF1903 合約全部漲停,此后持續數天強勢上漲, 21-25日一周延續高位震蕩, 29 日再次迎來新一波多合約漲停,隨即在新的高位重復震蕩行情。截止 6 月 1 日達最高點,鄭棉主力合約 1901 報收 18815 元/噸,較 5 月 15 日累計提價達 14.9%, 其他合約 CF1809、 CF1811、 CF1903、CF1905 分別較 5 月 15 日提價 14.6%、 14.8%、 14.8%、 30.0%。
而進入 6 月 4 日一周的利空消息影響下,期貨市場有所降溫。 首先來自政策層面, 6 月 2 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聯合中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告, 規定今年剩余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禁止非紡織用棉企業競拍,同時紡企購買的不得轉賣,有針對性地保證了紡企供給。 然后是中棉協對于基本面與期線基差過大導致現貨波動不利于下游平穩發展的行業預警, 官方表示去年棉花增產導致目前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儲備棉亦能保持每天 3 萬噸投放,新疆不利天氣因發生較早所以對最終產量影響有限,同時增發進口棉配額保證供應。多方供給利空作用反映為期棉跌價,主力合約 1901 于 6 月 8 日周五報收 17625 元/噸,周累計下跌 6.3%。
現貨方面, 期貨大漲期形成期現倒掛,棉花現貨市場立即出現一定程度跟進,帶動內棉整體上漲氛圍火熱。
棉花價格 328 指數一改 2018 年初以來穩中下跌疲軟態勢, 5 月中下旬開始強勢上揚,截至 6 月 4 日升至 16900元/噸,較 5 月 16 日期棉暴漲以來累計提價 8.7%,較 2018 年以來最低點提價 9.4%, 已是 2014 年 9 月中旬以來最高點。 隨近期期貨市場降溫,棉價亦出現回調, 6 月 8 日回落至 16458 元/噸,較最高點低 2.6%,較年初亦提價達 4.8%。在基本面及天氣因素影響下,棉花期現貨聯動態勢明顯。
2017 年以來棉花 328 指數(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 年以來棉花 328 指數(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棉花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由于 2016/17 年度棉價大漲導致全球棉農種植意愿有所提升,由此拉動種植面積從而使全球產量出現顯著回升。預計 2017/18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達 2665.7 萬噸,同比增長14.8%,各主產國均有增產,美國、印度、巴西、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產量分別提升 21.9%、 5.5%、 24.0%、 6.5%、18.5%。全球總供給(產量+期初庫存)亦出現反彈,同比增長 3.8%至 4558.1 萬噸。
但由于種植面積減少約 1%,預計 2018/19 年度同比下降 1%至 2638.6 萬噸,結束連續兩年增產態勢。印度產量增長停滯,巴西、巴基斯坦、土耳其的增產被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減產所抵消。美國植棉面積雖增長,但因西南棉區干旱情況帶來的棄種率上升,預計減產 6.8%至 424.6 萬噸,澳大利亞減產達 16.7%。雖有 2017/18年度增產,但在消費及減產影響下, 2018/19 年度全球棉花總供給呈現持平。
2013-2019年全球棉花總供給(產量+期初庫存)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9全球棉花總產量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產量情況類似, USDA 預測 2017/18 年度中國產量同比增長 20.9%至 598.7 萬噸。而預計 2018 年全國植棉面積 4217.5 萬畝,同比減少 4.43%,其中新疆植棉面積為 2910.22 萬畝,同比略增 0.47%;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植棉面積分別同比減少 11.43%、14.80%。
植棉面積減少及天氣不確定性, USDA 預測 2018/19 年度中國棉花產量同比下滑 1.8%至 587.9 萬噸。
庫存方面,隨近年來拋儲順利進行,各期期末庫存持續下降。 2018 年拋儲于 3 月 12 日開始,至 4 月下旬因新疆棉占比低,成交率一路走低,后隨生產旺季的到來地產棉成交率提升,拉升整體成交率。 5 月 16 日期貨暴漲以來,國儲棉迅速升溫,成交量價齊升,較此前相比成交格外火爆, 5 月 21 日至 6 月 1 日成交率達 100%,成交均價由 5 月 16 日的 14493 元/噸升至 6 月 1 日的 15938 元/噸。 而在 6 月 2 日拋儲政策改變后,競拍主體受限,成交率及成交均價連續下滑, 截止 6 月 8 日總成交量突破 122.54 萬噸,總成交率 64.82%。按今年拋儲前庫存約 520 萬噸測算,目前國儲庫存剩余約 400 萬噸。
在拋儲及消費的影響下, USDA 預測 2017/18 年度、 2018/19 年度中國棉花期末庫存分別減少 162.2 萬、 164.4萬噸至 892 萬、 727.6 萬噸,由此前收儲時期庫存占全球庫存巔峰狀態超 60%降至預計 40%左右。 經過連續數年拋儲之后,儲備棉庫存已大幅減少,剩余庫存中優質新疆棉占比更低,調節市場供需能力漸弱化,補庫存需求加強,提升中長期供給趨緊程度。
2018 年拋儲成交率及成交均價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9國內棉花庫存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進口方面, 2018 年進口棉關稅配額量為 89.4 萬噸保持不變。因此預計未來進口數將提升以平衡國內供給壓力, USDA 預測 2018/19 年度我國進口棉花將增加 41.4 萬噸 152.4 萬噸。 在拋儲及進口配額影響下,雖然 2017/18 年度產量出現顯著提升,但總供給(產量+期初庫存+進口)依然同比下降 5.8%至 1763.9 萬噸, 2018/19 年度預計減產使得總供給繼續下滑 7.5%至 163.3 萬噸。
2013-2019國內棉花進口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9國內棉花總供給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棉花行業市場需求端情況分析
全球棉花需求端持續恢復性增長。 USDA 預測 2017/18 年度、 2018/19 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分別增長 130.2萬、 102.2 萬噸至 2628.9 萬、 2731.1 萬噸。全球棉花消費從 2013/14 年度起持續增長, 2018/19 年度達到歷史新高,主因仍是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印度、越南等紡織產業占比高的新興市場拉動棉花恢復性消費。 2017/18 年度因增產,產量較消費多 36.8 萬噸,而 2018/19 年度重新形成 92.5 萬噸的產銷缺口。
2013-2019全球棉花消費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9國內棉花產銷缺口(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下游紡織品和服裝在內銷方面延續 2017 年以來已經呈現的弱復蘇態勢,生產及零售數據穩中有升,2018Q1 棉紗、棉混紡紗產量同增 2.23%、 5.65%, 2018 年 1-4 月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金額同增 9.85%至
363.4 億美元, 1-4 月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額同增 9.7%至 4520.9 億元,其中服裝類零售額同增 10.5%至 3294.2億元。 終端回暖下國內棉花供需差額持續存在。 USDA 預測 2017/18 年度、 2018/19 年度我國棉花消費同比增長6.7%、 3.8%至 870.9 萬、 903.6 萬噸,增長快于全球消費,產銷缺口依然保持并呈現擴大,分別為 272.2、 315.7萬噸。庫銷比至 2018/19 年度下降至 80%(此前最高水平接近 200%)
2013-2019中國棉花消費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19中國棉花產銷缺口(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總體上, 2017/18 年的增產為當前庫存提供基礎,截止 4 月底 5 月初,全國棉花工商業庫存均位于同期歷史較高水平。拋儲仍能保證每日 3 萬噸投放,同時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和中儲棉公司公告稱自 6 月 4 日起,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棉紡織企業參與,且僅限本企業自用,不得轉賣,有效提高下游紡企用棉供給針對性。另外有關部門表示今年拋儲總量沒有上限,只要下游有需求,輪出時間可延長至 9 月底。再加進口配額的增加作為補充,因此雖然現貨棉價在期貨市場上漲期推動下已出現上漲勢頭,但在政策改變+庫存+進口保證現貨供給目前相對仍充足, 期貨已出現降溫, 短期內對現貨棉價形成壓縮。 2018Q3 現貨庫存加快消化,同時國儲棉輪出結束時間趨近,加上期貨市場擔憂情緒對棉價的催化,預計下游備貨積極性將顯著增強,提升年內棉價看漲預期。
中長期看,基本面上產銷缺口長期存在,持續消化庫存。國儲經過今年拋儲后預計剩余 300 萬噸左右,屬于較低庫存區間,且高質量疆棉占比少,調節能力明顯減弱。在棉花儲備常態化將會強化的背景下,國儲政策存在從單向拋儲向輪儲轉變的預期,對棉價形成支撐動力,中長期看漲趨勢不變
4、棉價上漲利好紗線龍頭, 看好成本轉嫁能力強的色紡紗
期貨市場上漲激活棉紡產業鏈上下游活力,棉紗受帶動亦開始活躍。 此前幾乎沒有成交量的棉紗期貨在 5月 16 日后成交量及持倉大幅增加,多次漲停,經歷創立以來最活躍時期, 5 月 28 日至 6 月 1 日周成交總量超74.2 萬手,截止 6 月 4 日持倉量達 1.41 萬手。 市場主流紗線品種 5 月下旬開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價。 OEC10S(全棉氣流紡)、 C32S、 JC40S 價格指數于 5 月份累計提價 2.1%、 3.2% 、 2.2%至 14800、 23860、 27000 元/噸,較 2018 年初累計提價 1.7%、 3.6%、 1.9%。其他品種如 C21S、 JC32S、 JC60S 等也都有 200-500 元/噸上下的提價。 目前去庫存周期內,結合拋儲供應,庫存尚能維持開機,下游環節尚未消化棉花提價幅度, 且 6-8 月進入下游紡織淡季,價格傳導預期有所受阻,年內后續仍有較大看漲空間。
中國棉花消費情況(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種主流紗線價格指數(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高棉價通過傳導至下游產品,利好具備充足低價庫存的上游紗線龍頭企業。看好具備雙寡頭格局好、成本轉嫁能力強、棉花庫存充足等優勢的色紡紗龍頭華孚時尚和百隆東方。
色紡紗作為棉花直接下游,傳導路程短,提價吸收相對完全, 同時由于其低成本、印染污染較小、色彩立體且能夠小批量多批次生產,很好地彌補了傳統印染布、色織布的諸多不足。但其作為新興產業,一方面對資金、技術和生產管理等方面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下游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因此色紡紗行業市場份額仍小,目前國內色紡紗產能約 600-700 萬錠,占全國紡紗產能比重僅 5%-6%,未來提升空間仍大。
色紡紗行業寡頭壟斷,龍頭平穩發展。 全球色紡紗產業龍頭華孚色紡 2017 年產能 180 萬錠,占中高端色紡紗份額超 45%,新疆產能還將繼續擴大。百隆東方 2017 年產能約為 120 萬錠,占中高端色紡紗 30%左右份額,公司 2017 年 5 月公告擬分三年建設 B 區 50 萬錠紗錠項目,未來產能將穩步釋放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份額。
雙寡頭占據全國整體色紡紗產能超 40%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高端色紡紗產能中雙寡頭占據約 70%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棉紡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8年以來,隨著景氣程度上升,種植棉花意向的農戶與面積穩定增加。外緊內松的環境從棉花進口量上也能看出來。這樣的環境造成了國內棉花企業競爭力下降。預計,2018年儲備棉依然會按計劃輪出。不過經過幾年的大規模去庫存,也可能會出臺輪入的政策。這對棉花價格無疑會有一定的提振作用。由于進口棉紗和紡織品成長較快,而成衣出口成長趨緩,中國大陸“被壓抑”的棉花消費量前景看好。預測全球棉花價格預計在未來五年逐漸上漲。
1、國內紡織服裝消費持續升溫,行業增長的驅動因素由出口拉動向國內消費轉變我國紡織需求增加呈現“內銷增長、外銷拉動”內外銷并舉的市場特征。我國紡織品外銷每年大幅增長的同時,國內銷售比例也在不斷提高。我國擁有 13億人口的巨大內需市場,內需將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2、技術進步和工藝創新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和提升產品檔次的主要動力。紡織行業將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紡織先進生產力建設。主要包括“三大創新”:科技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產業鏈整合創新。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CAD 輔助設計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行業,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將會有力地推進我國紡織行業的結構調整,大大提高我國紡織工藝技術水平,提高我國紡織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
ERP企業資源計劃、PDM 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及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加快紡織企業商品的購、銷、存等流轉過程,進一步規范企業運作流程,加速企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紡織行業將逐步適應國際消費趨勢的主流,由生產低檔次產品向高品質、高檔次及高附加值的產品轉變,逐步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