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中部六省在崛起軌道上再次加速
2012/7/27 11:06: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務院:中部六省在崛起軌道上再次加速會議確定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七項主要內容,與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相比,已經有所改變。
新增內容包括:因地制宜推廣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加快長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高等級航道和重點內河港口建設;推動晉中南、皖北、贛南、湘南地區開發開放;探索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
打破紙上談兵
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20%;人口3.6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8.1%,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材料工業基地和農產品生產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可云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十一五”期間,中部六省GDP占全國比重從2005年的18.78%增至2009年的19.32%,GDP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到2011年,中部板塊經濟增速明顯快于東部和西部,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六省全部躋身“萬億俱樂部”,中部整體崛起已成大勢。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增速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08年中部地區城鎮化水平僅為40.3%,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要提高到48%。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認為,中部地區已進入城鎮化加速擴張期。
不過,魏后凱認為,目前中部崛起政策還只停留在紙面上,有含金量的可操作空間比較少,中部六省各自出臺了區域內的城市群發展規劃,但各城市群之間沒有遵循“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甚至存在省域政策的泛化問題,以及缺乏法律地位和長效機制。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對湖北、河南兩省的產業集群比較研究亦發現,河南注重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建設、招商引資與環境保護,而湖北則更加注重產業鏈延伸、品牌建設、集群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但兩省對產業集群政策的動態性方面仍各有欠缺,湖北并沒有對不同生命周期的產業集群進行政策調整,而河南也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多為短期指導意見。
產業整合關系成敗
多位專家官員表示,要實現中部崛起,核心是在全國范圍內比較增速的崛起。而如何在不抹殺中部六省各自比較優勢的前提下,推進各城市圈之間的一體化進程,避免惡性競爭成為關鍵。
目前,中部六省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正在謀求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文化旅游一體化和生態保護一體化,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其中,交通、旅游兩大領域的一體化建設,上述三省有關部門已先行達成了合作意愿。未來幾年,隨著高鐵的通車,武漢、長沙和南昌3個中心城市之間將形成一個“1小時城市圈”。湖北省旅游局局長張達華告訴本報記者,因為旅游業的民間合作早已進行,政府推動起來就更為簡單。
相比之下,產業一體化和市場一體化建設則將面臨更多層面的各種壁壘。
魏后凱在中部部分省市調研發現,各省行政分割現象較為突出,資源整合和區際協調的任務繁重。促進中部崛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產業支撐是關鍵,難點是消除行政壁壘和地方保護主義,引導人口和產業合理集聚轉移。
對此,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中部六省省情不同,存在競爭可以理解,但合作才是發展的基礎與前提,相關城市集群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省際之間能否加強統籌,“一方面要能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另一方面要彰顯區域經濟的比較優勢。”范恒山說。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擊AICon北京現場:硅基流動首發煥新品牌及國際站!
- “工業+文化”釋放“新”魅力 工廠車間從幕后走向臺前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 “好房產品力峰會暨數字化賦能創新大會”圓滿落幕,聚焦產品力重構與成交效率提升
- 區域協同注入產業活水!“寧德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首站寧波成功舉辦
- 浙江景寧農戶19天賣10萬單!阿里陪跑計劃讓50歲“老姜頭”變身電商新農人
- 酷特智能開啟企業級應用市場新生態 企業智能體集群全面招商
- 山海共進 特創未來,2025 山特 T1 峰會成功召開
- 軍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變化?一文詳解
- “深海”力量!中國海油攜手電科金倉完成核心系統全面國產化
- “校企協同育人”鍛造畢業生“硬實力” 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業就業“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