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中國文化產業”2018年貴陽共識發布
2018/5/30 10:36: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由光明日報社在貴陽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主辦的“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文化產業——文化大數據分享與互動”活動上,在由光明日報社在貴陽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主辦的“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文化產業——文化大數據分享與互動”活動上,業界企業家和專家分析研判大數據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并就建設文化產業“共生生態”達成共識。
共識對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建設、發展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共生生態”愿景進行了闡釋,提出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及共生生態的實現路徑。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貴州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化改革發展辦主任徐靜,貴州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欣,貴州黔南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王芳,華錄集團副總經理韓建國,京東集團副總裁裴健,今日頭條副總裁李濤,同方知網副總經理張宏偉,百融金服公司董事長張韶峰,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編輯蔣湘輝,浙江省文化產業大數據服務平臺、云朵網董事長陸世棟,豬八戒網大數據中心總經理鏑來,中云文化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TO談建等出席此次活動。
共識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為大數據時代的文化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為了進一步落實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光明日報社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舉辦“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文化產業”分論壇,會同相關互聯網企業和文化企業深入交流、集思廣益,就建設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共生生態”達成共識:
一、大家認為,信息時代更要遵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科學論斷;ヂ摼W經濟的本質是共享經濟,互聯網應用的價值是“以人為本”。大數據時代的文化產業,必須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全面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文化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產業鏈的改造,釋放數字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互聯網與文化全面融合。
二、大家認為,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發展要把握的原則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既要尊重市場價值,更要尊重社會價值,市場價值要服從于社會價值。社會價值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的內在統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是人類文明的深刻體現。社會價值對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提出了基本要求:敬畏監管管理,加強行業管理,完善自身管理,探索共生管理。
三、大家認為,探索共生管理是實現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互聯網共生生態,首先要實現大數據共生管理,在共生過程中完善生態。共生是目的,是鼓勵有序競爭、規避“叢林法則”、防范行業壟斷;是崇尚創新精神、尊重知識產權、弘揚開放理念;是實現消費者、企業、社會、政府利益攸關方的良性互動、共享共生;是促進互聯網生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大家認為,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共生生態的實現路徑是“四方五共”。“四方”是指消費者、企業、社會、政府這四個利益攸關方。“四方”要按照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程序和機制,以黨建為引領,沿著“五共”的邏輯路徑有序推進。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最終實現共生,促進互聯網空間的良性治理,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新時代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建設共生生態要有新理念、新路徑。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共同推動大數據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共創美好智慧新生活。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