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EMBA丨疫情之下服務行業還如何“抗爭”到底
2020/11/13 16:34:0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濟不斷發展,以服務業為首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根據國家的數據顯示,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了50%,而有些一線城市甚至超過了70%。經濟不斷發展,以服務業為首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根據國家的數據顯示,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了50%,而有些一線城市甚至超過了70%。我國的經濟體制正在逐漸向服務型轉型,但是高端服務型人才缺口大、服務附加值不高一直是我國服務業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因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合作開設了中歐EMBA系列課程--HEMBA課程,為中國市場培養服務領域的高級管理人才。
但由于今年疫情的影響,服務業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這也恰巧暴露出了服務行業的短板。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疫情在短期上造成了服務業的損失,從長期來看,是對服務業一次的檢驗和洗禮,將全面助推全行業能力的提升。
對于服務行業的重塑計劃,中歐EMBA系列課程--HEMBA課程主任忻榕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服務業需要更強的模式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
模式創新將幫助企業應對緊急情況下生存問題。服務業的特點之一是同步性,生產和消費幾乎是同時發生,當外界因素促使客戶需求發生急速變化時,服務企業要如何應對?
此次疫情中,中歐校友企業“良品鋪子”在第一時間將經營重心由線下轉為線上,將全渠道銷售轉為“線上”集中發力,開啟無接觸配送部署。“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教育原來是線上線下并行的模式,此次也迅速全線轉為線上。可見,早期的線上布局在此次戰“疫“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切換只是模式創新的一種體現,加強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創新業務模式則可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的能力。
二、服務業需要更高的專業化和差異化能力
在疫情下,服務的專業化全面提高了產業鏈的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在挑戰極限供給的意外情況下,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高價值。民眾所關注的抗疫資源緊缺的問題,本身也涉及到服務專業管理和效率的提升。
服務的”異質性“也要求服務企業重視其服務差異化能力。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都面臨著慘重的損失和生存問題,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聯系幾乎降為零。扛過了寒冬,迎來消費復蘇時,能夠讓消費者快速回歸的利器是什么?必然是差異化能力所帶來的低可替代性,比如螺螄粉獨特的味道、中歐EMBA三大課程之一的HEMBA的授課方式等等,而這一點在危機之前就應當做足準備。
三、服務業需具備對成本的極致控制能力
受疫情的影響,餐飲、旅游服務等等行業都處在暫停歇業的狀態,只有把成本控制住了,企業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服務類企業需要認真審視和預估疫情對業務產生影響,做好不同情境下的財務規劃。
事實上,服務產品“無法存儲“的特性,常常為服務企業的供需管理帶來極大挑戰。即使在非特殊情況下,服務企業也應當做好成本管理,使其成為企業的”慣性“,以隨時應對突發經營狀況。
四、服務業需更關注“人”的因素
越是在特殊時期,服務型企業的管理者越應當對員工和客戶有更強的洞察力。在優秀的服務企業,員工也是一種產品,優質的服務都是靠人來提供的。即使是在困境中,企業也應當努力把員工變為財富,變成企業起死回生的動力,而不應只看成是負擔。
服務業在疫情中遭受到了一些挫折,但也能從其中找到發展新機遇。一些新興技術得到積極運用,不僅對抗擊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未來市場的需求。在疫情令業務停滯的時期,也是操練團隊、培訓員工的時期,打造一支愿與企業共命運的優秀服務團隊。為企業面對下次危機時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