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中小企業起舞 卓爾智聯如何促成“分鐘級”放貸
2020/12/8 12:55:42 來源:億邦動力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張身份證,一個營業執照,一張訂單,免抵押、免擔保,隨借隨還,從審核到放款慢則幾小時,快則只需要幾分鐘……”這個場景在2020年初疫情期間,在卓爾智聯旗下卓鋼鏈平臺的鋼貿行業上演了無數次。【億邦動力訊】“一張身份證,一個營業執照,一張訂單,免抵押、免擔保,隨借隨還,從審核到放款慢則幾小時,快則只需要幾分鐘……”這個場景在2020年初疫情期間,在卓爾智聯旗下卓鋼鏈平臺的鋼貿行業上演了無數次。鋼貿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對于從事鋼貿的企業來講,現金流對其經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疫情黑天鵝來襲后,他們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為此,卓鋼鏈聯合眾邦銀行推出了“抗疫復產專項金融支持計劃”,基于獨創的交易信用等多維度風控模型從審核到放款以小時、分鐘計時,疫情期間累計投放資金共計12億元,為疫情期間鋼鐵生產企業保持正常生產、流通及終端企業正常經營提供了強有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
“抗疫復產專項金融支持計劃”圖示
這看起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么?因為傳統大宗商品的融資模式大多采用倉單質押融資。
倉單質押融資模式意味著出質人要把質押物存儲在物流的倉庫中,憑借物流企業開具倉單,再向銀行申請授信,銀行根據質押貨物的價值和其他相關因素,向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資。
但對于很多中小微企業來講,他們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難題,比如出現信用狀況差、金融資產獲取困難、信息非結構化、分析決策維多等問題,導致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效率低、成本高、風控難,叫苦不迭。
而另一方的銀行表示也委屈,由于過去倉儲的出入庫和預約多是通過QQ群、微信群甚至手工單據進行,很容易導致貨物單據不匹配,單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得不到保障,可能造成欺騙質押、重復質押的風險,不少銀行的大宗商品貨押融資業務長期停滯。
并且,商品融資最可怕的是風險傳染性,一旦風險爆發,極易在債權人之間及同行業內引起連鎖反應。曾經在山東農資和山東麻棉聯保貸款風波中,正是因為部分銀行率先抽貸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繼而引發山東物資系統的聯貸危機。
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業界紛紛試水供應鏈金融,試圖從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科技中尋找解題方案。
齊志平通報2020漢交會成果
日前,卓爾智聯集團總裁齊志平接受億邦專訪,分享了他對國內供應鏈金融服務痛點的看法,以及緩解此痛點的產品邏輯。
融資貴、貸款難
核心癥結在主體信用上
“近些年,在與金融機構或其他資金方對接時,我發現金融機構與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痛點在于兩個思維方式的沖突。”齊志平介紹,傳統金融機構更多關注的是主體信用,基于信用風險包括各種報表、固定資產去判定給企業貸多少款。
而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把關注點從企業主體信用轉移到了交易信用,更多是放在供應鏈環節去看,關注的是基于某一個特定場景來看這個金融模型該如何做。供應鏈金融關注的是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這兩個環節拿出好的解決方案,降低風險、擺脫以抵質押擔保特別是不動產抵押為主要增信措施的傳統融資模式。
近年來,除了像卓爾智聯這樣專注于提供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的機構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外,阿里、京東數科、騰訊等一系列科技企業也在大宗商品數字化領域競逐,試圖從物流、資金流、風險管理角度,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來提高大宗商品的流通效率。
齊志平介紹,卓爾智聯與眾邦銀行合作,以結構化數據為基礎,為客戶核定基礎授信額度,并通過發票、訂單、倉儲、貨物等手段,24小時、全流程線上化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已經落地于農業、鋼鐵、化塑等行業。
眾邦銀行為小微企業構建了一套“交易信用”模型,這套“交易信用”模型的核心是實情、實時和實物,(實情即保證交易行為真實有效、避免企業虛假交易和虛假融資;實時即利用5G、區塊鏈、物聯網等底層技術及時獲取和驗證第一手的經營、交易、物流和倉儲等數據信息;實物指利用云倉對供應鏈交易資產進行有效在庫管控),實時關注供應鏈企業的風險變化。
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漢交會上,卓爾智聯全新上線了全球數字貿易平臺“卓爾購”,定位為全國產業互聯網超級入口、數字貿易和公共服務平臺,著力于提供金融、外貿、企業集采、尾貨分銷等服務,打造多方數據連接能力,形成核心企業、產業平臺、金融機構基于真實交易場景下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卓爾購全球數字貿易平臺啟動儀式
漢交會期間,義烏購、中林云信、齊心集團、廣東卓志供應鏈等十多家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已簽約入駐卓爾購,將加強在貿易、物流、數據、技術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已有奧康鞋業等上百個參加漢交會的品牌確定與卓爾購開展尾貨分銷合作。
單據不匹配 真實性得不到保障
源于倉庫黑匣子
“整個大宗商品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偏低是不爭的事實。”齊志平介紹,目前,國內大多數大宗商品倉庫仍然停留在紙質單據階段,依靠紙質倉單、賬本、貨垛卡、提貨單等進行倉庫管理,記賬、入庫、盤庫、出庫全部依賴人工操作。
這種粗放式的物流管理方式,不僅效率低下、信息傳遞滯后,也使得貨物安全性大打折扣,貨物一旦入庫,仿佛丟進了黑匣子,貨主很難獲得實時信息,唯一能夠相信的只有倉儲公司的信用。
但依賴主體信用時常帶來危機,倉儲企業走單、空轉帶來的暴雷案件頻頻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為大宗商品體量大、貨值大,一單貨的價格都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量級,一點差錯對企業都是致命打擊。”齊志平說道。
因此,近年來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潮下,各大倉儲企業也紛紛將數字技術引入倉庫,讓貨單統一、實時精準。卓爾智聯旗下專注于中小企業倉儲服務業務的“卓爾云倉”也通過整合卓爾智聯交易環節中的實物交割、物流網絡建設及運輸、供應鏈金融風險監管等全物流產業鏈資源,打造了智能監管中心,在全國部署了近百座倉庫。
鋼材倉庫實景圖
卓爾云倉通過引入智能倉儲物流系統,配套RFID溯源、視頻安防系統、AI智能識別、電子圍欄、行車定位系統、溫濕度檢測系統等工具,對倉儲的進出貨、安防、人員等進行全程可視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并通過區塊鏈手段鏈接交易、融資、倉儲、物流等環節,打造含客戶、倉庫、承運商、金融機構等在內的多方參與實現去信任化產業鏈服務模式,降低傳統交易方式下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進而實現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
線上線下融合
打通B端交易服務全鏈條
“近年來,卓爾智聯一直在探索數據連接能力。”齊志平介紹,隨著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交易服務類、交易數據類的提供商越來越多,基于卓爾智聯原有的互聯網平臺和可利用的外部數據源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卓爾智聯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或者自身能力也會隨著外部第三方數據提供商提供的數據而發生很大的變化。
對于卓爾智聯來講,要面向B端提供全鏈條式服務,必須在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方面擁有自己的體系。
而事實也是如此,卓爾智聯在線下建設和運營了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天津電商城、卓爾長沙第一企業社區、荊州卓爾城等實體商貿物流市場和產業園區,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商貿物流體系,為線上平臺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卓爾智能交易生態圈
自2015年以來,卓爾智聯不斷踏足新領域,涵蓋農產品、化塑、有色金屬、漁業、跨境電商等行業,依托于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相繼建設和運營了一系列線上交易服務平臺,如中農網、化塑匯、卓鋼鏈、海上鮮等。
齊志平表示,依托卓爾智聯旗下大宗商品平臺中農網、卓鋼鏈、化塑匯多年形成的數據、物流、金融、風控等能力,卓爾智聯已具備了從原材料到加工廠到分銷商等批發零售的全產業鏈接能力。
“我們正在做大家還沒做過的事情,去為客戶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真正的需求。”齊志平強調,數字化轉型坑太多,而且當下中國上下游客戶的數字化程度都還不高,這是卓爾智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但我相信,把中小微企業的信微貸款轉換為供應鏈金融貸款,能夠真正解決他們原材料采購資金問題,讓能夠活下去的中小企業活得更好、做得更大是我們扶持實業的根本。”齊志平表示,未來希望卓爾智聯鏈接更多的金融機構、平臺,對接的數據源越來越多,共同去完善解決方案,“因為看見,所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