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沃森賤賣案背后看張磊的“割韭菜”經
2020/12/9 14:21:53 來源:寶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2月7日,沃森生物在當天開盤前發布公告,取消股權轉讓計劃,但市場情緒依然沒有放過沃森生物,當天,沃森生物以20%的跌停收盤。12月7日,沃森生物在當天開盤前發布公告,取消股權轉讓計劃,但市場情緒依然沒有放過沃森生物,當天,沃森生物以20%的跌停收盤。原因是12月4日晚,沃森生物公告以11.4億元轉讓上海澤潤32.60%股權。交易完成后,上海澤潤將不再是其控股子公司。此公告發出后,引起了軒然大波,被指為“賤賣金雞”,沃森生物也因此收關注函。
如果光看這一起轉讓動議,或許會覺得沃森的動作讓人不可思議。但把澤潤生物和它的前東家惠生集團,以及前期已埋伏進入澤潤的高瓴資本、泰格系資本聯系起來,就會發現一段鮮為人知的資本迷局。
沃森生物長成紀要
2010年11月,沃森生物登陸資本市場,超募資金19.6億元。
手里有了錢的沃森生物,開始了一段神奇的資本之旅,公司內部稱之為“大生物制藥戰略”。
2012年12月底,沃森生物收購了惠生集團全資的澤潤生物58.09%股權。目的是為了其手中的HPV疫苗。
2013年10月,華邦嵩作為惠生投資的法定代表人,聯合惠生系曾短暫入股的石河子安勝投資一道,和沃森生物簽訂了股權收購協議。沃森收購了嘉和生物總共63.576%的股權。
從滿身石油氣味的“惠生系”過渡“沃森系”,澤潤生物和嘉和生物只用了一年時間。沃森對外的說法是:將搭建包含疫苗、血制品、單抗的“大生物制藥平臺”。
2015年時,嘉和生物引入戰略投資者陽光人壽和東海證券,但沃森生物通過增資等操作,依然在2017年底保持了對嘉和生物68.47%的控股權。
高瓴悄然入場即將變現的HPV疫苗業務
2018年,高瓴資本逐漸介入這場資本游戲,情勢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先是陽光人壽和東海證券將持有的嘉和生物股份,轉給了上市公司康恩貝和福建國資背景的華興康平。沃森生物不但沒有優先收購,反而在幾天后也向康恩貝賣出了8.6455%的股權。
然后就是泰格醫藥出手,用旗下兩個并購基金向嘉和生物增資3.7億元,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因此進一步被稀釋。
2018年6月26日,沃森生物宣布交出嘉和生物的控股權,新主人是HH CT。這家公司還向華興康平等機構繼續收購嘉和生物的股權,最終實現控股50.04%?刀髫惐幌♂尩匠止25.34%,沃森生物的占股比例則降到13.59%,泰格系投資基金則喝到了一口肉湯,持股比例為9.84%。
HH CT不是星球大戰里的機器人,其背后的實控人是能叫國資都讓路的高瓴資本。高瓴資本自從2014年介入生物醫藥行業投資后,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在一系列看不懂的醫藥投資標的里面,大都有高瓴資本的身影。
2019年年底時,高瓴和泰格已經悄悄進入了澤潤生物。當時高瓴和泰格旗下的投資基金通過增資、可轉債換股的方式,持有了澤潤生物11.05%的股份。其中,高瓴占股8.95%。
高瓴之所以看好澤潤生物,是因為在苦修10年之后,澤潤生物的2價HPV疫苗有望在2022年獲批上市。與嘉和生物的生物類似藥相比,HPV疫苗更是可以看得見的金蛋。
HPV疫苗因為前幾年的大力宣傳,在國內幾乎盡人皆知。HPV病毒據稱與90%的宮頸癌有關,而我國是宮頸癌高發的國家,發病率居世界第二。作為全球唯一一支可以預防癌癥(宮頸癌)的疫苗,HPV疫苗剛一上市就受到女性的追捧。
有一陣子,很多內地女性趕赴香港打疫苗,成為時尚。
HPV病毒有很多亞型,引發宮頸癌最常見的是16和18亞型,大約占70%左右,能預防這兩種亞型HPV病毒感染的疫苗稱為2價HPV疫苗。覆蓋亞型越多,自然預防效果越好。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是默沙東的4價和9價HPV疫苗,葛蘭素史克也能提供2價HPV疫苗。
今年4月29日上市的萬泰生物,是國內首家生產2價HPV疫苗的企業。賣農夫山泉的鐘睒睒在掙到錢之后,于2001年出資拿下了萬泰生物95%的股份,資助廈門大學教授夏寧邵開發HPV疫苗。夏教授花了18年的時間,做出了第一支國產2價HPV疫苗。
面對一個每年百億級銷售額的市場,澤潤生物距離實現效益可謂只差“臨門一腳”。持股比例高達65.14%的沃森生物卻要讓出澤潤的控股權。
這一幕幾乎是轉讓嘉和生物股權的翻版,所不同的是,這次的接盤方里并沒有高瓴,而是高瓴的“好基友”泰格系控制的兩家基金。
“35億的澤潤生物,和已經上市的萬泰生物816億估值相比,簡直是個笑話。”在一眾機構眼里,澤潤生物的2價HPV疫苗雖未獲批上市,但公司價值也絕對不止35億元。這正是“周末怒懟事件”的根源。
12月5日,一段沃森生物投資者電話會的錄音在網上流傳,有投資機構質問沃森生物管理層:“你們這樣做事情,相不相信有因果報應?”
嘉和生物在沃森生物手里的5年,累計虧損額在2.49億元以上,沃森生物為之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費用,但在轉讓股權時,嘉和生物的估值僅為34.7億元人民幣,沃森生物獲得的股權轉讓收益只有11.29億元。
但僅僅過了兩年,這筆現在看來被賤賣的資產,卻獲得了暴漲。2020年10月27日,嘉和生物在高瓴的一路護持下登陸香港聯交所,首日市值高達140億港幣。
其實,被賤賣的質疑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早在兩年前股權轉讓時,一位投資者就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向沃森生物發問:
“好好的一個嘉和生物,為什么突然要放棄控股權???”
沃森生物當時的回復是:“推進嘉和生物在境外證券市場上市,一方面可以解決嘉和生物單抗藥物研發和產業化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對核心團隊的激勵。”但這個解釋顯然沒有徹底廓清投資者的質疑。
“伏地魔”高瓴資本的“魔法”
實際上,在“怒懟事件”的背后,可能已經有投資者注意到,嘉和生物和澤潤生物的股權轉讓背后,其實是同一撥力量在或明或暗地主導。
嘉和生物收購案中,高瓴直接出手,泰格系基金從旁協助;而在澤潤生物的收購案中,高瓴雖有入股,但并未送出關鍵一刀,換成了泰格沖鋒在前,充當了“伏地魔”高瓴資本的化身一般。
據天眼查APP顯示,沃森生物公布的股權收購方淄博韻澤顯然是個投資平臺,背后實際出資的是西安泰明,這是一家包括泰格醫藥、太平洋人壽、博時資本、東方證券、上海國資委、蘇州高科技園區以及長三角多個省市國有資本的投資機構。另一家收購方則是泰格旗下的觀由資本,此前觀由資本也出現在對嘉和生物的收購中。
今年11月3日,惠生集團出讓其所持有的6.4814%澤潤生物股權,其受讓對象也主要是泰格系控制的基金,出讓的估值基礎為34.86億元。沃森生物方面稱,股權轉讓正是參考了惠生集團對澤潤生物的估值。
如果不出意外,澤潤生物在交割完股權之后,將和它的同胞兄弟嘉和生物一樣獨立登陸資本市場,到時候上市股東名單上,同樣會有高瓴和泰格的身影。而屆時澤潤的市值,就算只有萬泰生物的一半,也將會達到350億元以上,比沃森轉讓時的估值會多個零。
這就難怪在投資者電話會上,有機構明確指出:“這其中是不是有利益輸送?”
在回答機構投資者“是主動賣還是被迫賣出”的問題時,沃森生物董事長李云春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主動賣的!”
沃森出讓澤潤生物的控股權,據官方說法是為了有更多精力投入與蘇州艾博生物的合作,全力開發疫苗。
蘇州艾博是由科學家英博創立的企業,英博在在美國公司有過十幾年的研發經歷,開發疫苗和澤潤生物史力團隊開發疫苗一樣,都是手到擒來。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沃森認為蘇州艾博比澤潤生物更有潛力。
巧合的是,天眼查顯示:蘇州艾博的股東里也有泰格系主導的西安泰明,持股比例為9.3483%。
西安泰明背后站著的是泰格系資本,泰格系背后隱隱浮現的則是真正的背后“黑暗推手”高瓴資本。
不管沃森生物選擇與誰合作或者放棄誰,似乎都難以逃脫背后高鄰資本的“魔法”。這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沃森生物的宿命,但本質上則是高瓴力圖獨霸醫藥市場的“鐵蹄”下的犧牲品。當然沃森生物固然可悲,但最可憐的還是那些沃森生物的“中小投資者”,差點眼睜睜看著一個“金雞”被人殺雞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