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就沿海綠色長城,建立美好生活家園
2021/3/3 15:15:5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遠處漁舟點點,岸邊林木蔥蔥。小時候的海邊不僅有最旖旎的海風,也有數不盡的林木。生活在內陸的居民一直堅信著靠山吃山,想象著海邊也僅是靠海吃海,但事實上,海邊的居民不僅擁有海洋的珍饈,還擁有森林的饋贈。遠處漁舟點點,岸邊林木蔥蔥。小時候的海邊不僅有最旖旎的海風,也有數不盡的林木。生活在內陸的居民一直堅信著靠山吃山,想象著海邊也僅是靠海吃海,但事實上,海邊的居民不僅擁有海洋的珍饈,還擁有森林的饋贈。林木深處濕潤而有機的土壤孕育了無數自然健康無毒無害的菌類,婆婆丁、山麻楂、薺菜還有無數叫不出名的野菜也是海邊人難以忘懷的“山珍野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原本世世代代甚至于可以讓子孫后代同享的綠水青山,如今卻難尋其蹤了,大量樹木、林木被毀,砂石裸露、塵土飛揚,從無人機下鳥瞰,甚至一時分不清是沿海之地還是沙漠之景。海天一色、樹林陰翳、鳴聲上下的良性生態被打破,林中生物被迫搬離賴以棲息的家園,而我們人類又能自作自受到幾時?如果僅僅是因為環保要向經濟讓路的做法可能并不能服眾,只有好的環境才是地方經濟能夠自我造血實現長足發展的內驅力和不竭動力。
林地被毀巖石裸露
樹木被大量砍伐,土地露出黃土原貌
了解中國第一條沿海防護林帶——博賀林帶就可以看到經濟和環境是相輔相成的,作為“南海綠色長城”的博賀林帶歷經幾代人的借力,將百萬畝沙地變成良田。隨著環境的改善,當地還將防護林體系建設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加強了生態經濟型防護林的營造,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建成了經濟林基地,推動了沿海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目前,已開發旅游點30多個,如珠海九洲城、陽江海陵島、湛江東海島、電白虎頭山、臺山川山群島、南澳青澳灣等,年接待游客上千萬人次,為當地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正可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博賀林帶與沙灘、海面上的浪花相得益彰,構成了一道美不勝收的海灣風景
我們在經濟與生態中曾經走過彎路。品嘗過先開發再治理的惡果,但在無數次試驗中也探索出只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正確道路。當然我們相信像前文中所講的植被蓊郁卻遭毀壞的情況實屬個例。在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還沿海一片綠色長城,改善沿海生態系統,建立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