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強者永贏:基金熱搜曝光人生潛規則,起點低的普通人拿什么贏
2021/3/8 20:06:36 來源:鳳凰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從去年開始,基金就頻繁登上熱搜,不少年輕人成了“養基人”。基金火熱的背后,反映了當下年輕人追求財富的熱情,也讓基金背后的一群人,走到了大眾視野中。從去年開始,基金就頻繁登上熱搜,不少年輕人成了“養基人”。基金火熱的背后,反映了當下年輕人追求財富的熱情,也讓基金背后的一群人,走到了大眾視野中。
01
基金頻上熱搜
90后引領“買基”潮
不知道你發沒發現一個現象,從去年開始,“基金”頻繁上熱搜,引發一輪又一輪的刷屏熱議。
身邊談論基金的人也越來越多,不買基金,好像和他們都沒了共同語言。
當年輕人熱衷于“搞錢”,基金便成了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央視財經調查顯示,涌入基金市場的新“基民”,90后占一半以上,甚至還有不少00后。
中午和同事們一起吃午飯,都懶得討論明星八卦,而是分享“買基”心得以及最近新看到的基金段子和新詞:
“寧愿我被綠,也不想基金被綠。”
“我想抄白酒的底,白酒想抄我的家。”
“誰還不是個韭菜盒子,都跌媽不認了”
……
大家一起調侃,樂呵樂呵的同時,也能消解一下虧錢的心痛。
基金的漲跌影響著“養基人”的心情,“跌媽不認”的時候,就瘋狂暗示自己:“只要我不拋,就永遠不算虧。”
心酸中帶著堅強,堅強中又透著一絲好笑,還不忘安慰自己,這才是“韭菜”的自我修養。
甚至還出現了“基金飯圈化”的現象。
2020年以前,誰都想不到,在未來的某一天,基金經理也能成為深受追捧的“偶像愛豆”,甚至還有人為幾個頭部基金經理成立了全國后援會。
不僅如此,不少人對基金經理的固有認知是:
光鮮亮麗的金融從業者,穿著筆挺的職業裝,喝著精致昂貴的咖啡,出入高檔寫字樓。仿佛隨便配置一下基金資產,就能躺著賺錢。
但他們真實的工作日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02
基金經理:打工人背后的打工人
近兩年,基金市場異常火爆。2020年投資總額劇增。不少90后,00后瘋狂涌入市場。
“全民買基”的盛況,由此形成。
買基金就是我們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幫忙打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們從中賺取管理費。
Wind(國內知名的金融數據、信息和軟件服務企業)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仍只有2000多名基金經理,面對翻倍的基金規模,基金經理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們大到要研究經濟數據、政策變化、國際關系,小也要研究配置基金里公司的業績、行業形勢等。
日復一日面對著冰冷的數字、K線圖,審慎調整著倉位,做出一個個耗費腦力的決定。
管理的基金規模越大,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
在今天這個基金行業大發展,人人關注基金業績,探討著基金經理,尋找著最佳資產依托平臺的當下。
可能很少有人關注到,在你點擊的“基金購買”那個小小按鈕背后,有多少基金從業者在默默付出。
研究人員在徹夜分析,撰寫研報;
交易團隊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只為尋求最佳交易機會;
銷售團隊背起行囊,早出晚歸;
產品經理絞盡腦汁設計產品;
合規風控人員為資產守好防線,不敢有一絲懈怠……
不僅是基金經理,他們都是基金6位代碼背后,平凡而普通的打工人。
最近,朋友圈有位在“永贏基金”上班的基金經理,在凌晨1點左右,分享了一支名為《自強者永贏》的視頻,并配文:
“盡管做這一行很難,壓力很大,但不斷自我顛覆,不辜負每一個客戶的信任,永不服輸,在內心一聲一聲喊著再來再來的堅持和勇氣,讓我收獲了最強大的能量。”
我被他的文字感動,被視頻的熱血鼓舞。
視頻里有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他們為了達成目標,選擇全力以赴去拼。每個人都有一股“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成”的勁頭。在2021年剛開工的當下,帶給我們一種力量: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躺贏”,唯有不放棄不拋棄,才能增大贏的概率。
那些如我朋友圈那位基金經理一般,堅持做這行,甚至不被基民理解,賺了稱神,虧了罵菜的情況下,依舊很拼的基金經理們,到底是為了什么?
03
基金經理:對“贏”的渴望就是贏
直到我采訪了多位基金經理,我才明白這份工作于他們而言的意義。
只要在這個行業一天,他們就必須一直面對市場的波動、殘酷的競爭、嚴苛的標準,說真的,如果怕苦怕累,大概剛入行就會被巨大的工作壓力勸退。
所以能堅持到今天的基金經理,不說金剛不壞,至少心態已經非常強韌了。
在采訪到的眾多基金經理中,就有這樣一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叫李永興,從研究員做起,然后是基金經理助理,現在是基金經理。
他喜歡踢足球,因為足球和基金的工作一樣,只要比賽沒有結束,就要一直堅持在場上奔跑,拼搏,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可以扳回一分,也要堅持到最后一秒,絕不放棄。
雖然因為工作太忙,李永興已經很少去球場了。但他把足球這種絕不放棄的精神帶到了基金投資研究的工作中。
這是一份需要不斷自主學習的工作,而從事投資的他,也在不斷投資自己。
李永興能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離不開對幫助客戶“贏”的渴望,以及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做房地產研究員的那3年,他看過成千上萬張戶型圖,幾乎每一個大點的城市,哪個地方房價該值多少錢,哪個地方是洼地,哪個地方可能貴了,他都一清二楚。
正是從做房地產研究員起就一直秉持的這種堅韌的狀態,讓李永興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提升業績,做到了如今的王牌基金經理。
李永興的一天很忙碌,看上去也很枯燥,但他樂在其中:
早上7:00:開始工作,瀏覽財經新聞,了解昨晚海外市場的波動情況;
上午8:30:開晨會,聽研究員回顧過去一段時間,所發生的新的上市公司信息的變化;
上午9:15-9:30:晨會結束,開始進行當日想要操作的交易指令;
上午9:30-11:30:閱讀報告,聽研究員做深度報告的路演;
上午11:30-下午1:00:吃飯,約見前輩,請教學習,探討投資;
下午1:00-3:00:閱讀報告,聽研究員做深度報告的路演;
下午3:00-5:30:參加券商的路演;
晚上回家之后:瀏覽當天所發生的財經新聞,參加電話會議,閱讀一些白天沒來得及閱讀的報告;
凌晨12點:再看一下海外市場是否有什么大的變化,思考一下沒想透徹的問題,之后睡覺休息。
李永興的一天,就是很多基金經理工作的縮影。
他們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全力以赴去為每一份資金盈利而努力,對他們而言,能幫別人賺到錢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不斷超越自己,提升能力的滿足感。
但任何事情,總會有超出掌控的時候。
盡管李永興足夠專業,但偶爾也會有短期業績不如意,偶爾也會遭遇基民的不理解。
對于這些,他選擇了正視,而不是逃避。
放平心態,積極地去處理、優化、自我迭代,以期日后更精彩的管理業績。
同時,李永興看待“輸和贏”的角度,我感到非常認同:
“我們肯定是希望幫助投資者獲得收益,去贏。但輸和贏,有時候就是個結果。沒有人能保證贏,但我們可以持之以恒去取得一個長期來看好的結果。”
我們還談及了“基金經理飯圈化”的現象,李永興個人不太喜歡,但也覺得合理。
“投資有點類似于競技體育,一個運動員會努力取得好成績,一個基金經理應該是努力幫助投資者管理好基金產品,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兩者有相似之處。
幫投資者獲得收益的頂尖基金經理,他也可以像贏得金牌的體育明星一樣,贏得粉絲的認可。
但不能本末倒置,你的本職工作還是要做好投資,業績不好的話,不能靠粉絲維持。”
面對最近基金大跌的情況,李永興這樣說道:
“做投資和做人一樣,要耐得住,保有對‘贏’的渴望,暫時的低谷不可怕,理性看待市場行情,降低收益預期,堅持長期主義,做好價值投資規劃。”
這番話是他的工作狀態,也是他對“養基人”的小小建議。
套用到生活,從更長的時間維度去看,只要你能“保持理智,拼盡全力”,沒有什么事情是難做的。
04
“贏”是一種生命狀態
自強者永贏
無論生活,還是工作,處處都有比拼。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對“贏”的爭奪。
但是真正的“贏”不是一種結果,“贏”是一種生命狀態,是全情投入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是要做“自強者”的強大意念。
“贏”是哪怕失敗了也會重新再來,是不在乎結果是什么,始終以最佳狀態前進的姿態。
不僅是基金經理,像視頻中的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
已經訓練了無數次的排球隊員,無數次跌倒又爬起;
減肥的姑娘,在健身房揮汗如雨;
獨臂小哥,在籃球場上大展球技……
▲ 截圖來源:永贏基金
你我又何嘗不是呢?
為了更好的業績,半夜客戶打來電話都會秒接;
憋著一口“我一定要贏”的勁,熬夜也要把方案做完;
每天通勤好幾個小時上下班,還不忘在地鐵上給自己充充電……
無數漂泊在外的普通人,無數打工人,我們想要贏、為了贏拼搏的狀態,就是最美的樣子。
永遠對“贏”有渴望,永遠在追求“贏”的道路上。
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短片中各行各業的打工人,他們都完美詮釋了什么是“贏”。
贏是基金經理們,加班熬夜在思考如何調整倉位,提高客戶們的收益;
贏是每一個為未來拼搏的普通人,哪怕生活很苦,依然努力認真過好每一天。
就像郎平曾說過的那樣:“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在面對挑戰時,拒絕心安理得地逃避,哪怕只有一絲機會,都要去贏。
2021年,你有什么必須要打贏的“仗”?你做好“贏”的準備了嗎?
愛拼才會贏,自強者永贏,為每個自強者點贊,請找回那個想贏有拼勁的自己!
備注:本文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Reference:
1、Wind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