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姜衛東:突出“質量強國戰略” 引領樹立中國制造大國形象
2021/3/9 14:45:40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質量強國”戰略在2011年元月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2021年全國兩會上,有關質量強國的提案再次受到各界的關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征集團董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會長“質量強國”戰略在2011年元月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2021年全國兩會上,有關質量強國的提案再次受到各界的關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征集團董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會長,姜衛東在今年提交的多份建議中,“突出‘質量強國戰略’,引領樹立中國制造大國形象”的建議內容更是重中之重,也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陣陣共鳴。有提高 更要看見差距
質量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黨和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高度重視質量工作,下大力氣抓質量工作,質量發展的社會環境逐步改善,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但是,我國產品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普遍不強,特別是機電產品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水平差距較大,質量聲譽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形象。同時,國內優秀企業對高端產品進行技術改造大都選擇國際一流的裝備,盡管價格略高,但生產產品的精度水平、可靠性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生產線工人數量大幅度減少,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越來越成為優秀企業的首選和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先進制造的重要標志。
建設質量強國 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質量強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之一,是百年大計,是經濟社會領域全方位提升質量的重要體現。姜衛東在提案中談到,近年來,隨著技術創新水平和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不斷衰減,也面臨著西方國家打壓和發展中國家加速追趕的雙重壓力,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中國制造必須實現從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和高質量發展。
突出“質量強國戰略” 引領樹立中國制造大國形象
質量興、制造興。質量強國應該是人民共建和共享的質量強國,全民族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建設質量強國,讓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姿態屹立世界之林。對此,姜衛東從實際出發,提出五點建議,為建設質量強國建言獻策。
1、把“質量強國”納入國家戰略,擬定質量升級計劃,出臺質量升級激勵政策,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質量管理體系、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提高技術、管理標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提升國際競爭力。
2、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質量意識,營造全社會重視質量、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質量誠信機制,加大質量缺陷產品召回和索賠力度,引導每個公民把提高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作為自覺行動和義務。
3、生產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開發流程,嚴格過程控制和出廠檢驗,必須把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作為提高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倡導高質量的產品就是為社會提高效率和效益,就是增強企業和國家的競爭力。
4、加強質量基礎研究,包括材料、裝備、基礎零部件、試驗檢測手段,加快推進質量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加強設計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質量工程師、技術工人隊伍的培養和能力提升,營造勤奮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弘揚工匠精神,靠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產品和服務。
5、全完善出口產品企業資質審核制度,出口企業必須建立健全更加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標準,機電產品出口必須同時建立營銷服務體系,為國外客戶提供能改變生活或創造價值的高品質產品和優質服務,樹立中國制造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