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款項目頻頻刷屏,為什么懂“路”的自動駕駛公司最能打
2021/4/2 17:17:2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自誕生發展至今,智慧交通逐漸從概念走向落地,其在各個城市的應用也已經初見雛形:北京建起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示范區;廣州積極推進智慧交通系統建設;蘇州以相城區為中心引入一批自動駕駛企業進行路測和試運營。一如往年,“智慧交通”依舊是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議之詞。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原總經理李志軍、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等政協委員,都不約而同表示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智慧交通,緩解交通擁堵情況。自誕生發展至今,智慧交通逐漸從概念走向落地,其在各個城市的應用也已經初見雛形:北京建起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示范區;廣州積極推進智慧交通系統建設;蘇州以相城區為中心引入一批自動駕駛企業進行路測和試運營。
在這些城市的帶領下,雄安、衡陽、上海、哈爾濱、武漢、襄陽、德清等地也陸續將智慧交通寫入規劃中,并積極引入百度、蘑菇車聯、小馬智行、AutoX等相關企業,建設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示范試點區域。
隨著技術的規模化落地,各地政府對智慧交通的態度開始變得越發積極,相關企業迎來巨大利好。
從“智能交通”到“智慧交通”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被視為智慧交通蓬勃發展的一年。在各地的“十四五”規劃中,“十三五”時期頻繁被提及的“智能交通”已經逐漸演變為“智慧交通”。
兩個詞雖然僅是一字之差,但出現時間卻足足相差近20年,內涵也大不相同。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就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簡稱ITS)的概念。ITS以收集、處理、發布、交換信息為主,更多從交通信息提供層出發進行應用,實現交通管理。在智能交通時代,人、車、路的聯系大多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層。
“智能”是ITS有別于傳統交通運輸系統最突出的特征,而“智慧”則是智慧交通強于ITS的核心。智慧交通以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基礎,為交通安裝“大腦”,使其能夠像人一樣聽到、看到、聞到相關信息后,及時作出反應。
這種形式能夠將交通管理部門、各類設施單元、出行者、相關企業更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人、車、路、環境的關系也變得環環相扣,系統能夠在更大區域內實現高效運輸、充分利用能源、改善交通環境并提高安全性。
實際上,IBM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十余年間,智慧交通屢被熱議,如今隨著邊緣計算、4G/5G通信網絡、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突破,國內同時出現了BAT、蘑菇車聯、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智慧交通相關的產業鏈企業,與通信服務商、設備商、車企共同組成了相對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并于近三年逐步實現了應用落地。
至此,智慧交通迎來了最佳發展機遇。
萬億智慧交通藍海市場開啟
天時地利,智慧交通無疑擁有著萬億級市場規模。而隨著地方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各地政府開始主動牽頭構建智慧交通場景,探索落地應用。
在萬億藍海市場的吸引下,以BAT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紛紛“入局”。
阿里最先試水了“智慧城市”。其以阿里云為主體,于2016年推出“ET城市大腦”,承接建設當時“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的內核。
騰訊則從最擅長的C端角度切入。基于廣泛的用戶群體,騰訊推出微信乘車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停車場掃碼付、高速車牌付等各類智慧出行服務,隨后又站在更廣闊視角提出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We Transport”。
有別于阿里和騰訊,百度最看好自動駕駛領域,2013年就早早涉足,并順勢推出阿波羅計劃,面向汽車行業和自動駕駛領域合作伙伴提供開放完整的軟件平臺。隨后幾年,在新基建浪潮牽引下,Apollo的路徑重心逐漸轉向車路協同智慧交通領域。
今年2月,知名投行瑞穗為百度Apollo給出400億美元估值,引發業界討論:智慧交通的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Apollo深入該領域后估值一路上漲,背后有何邏輯?市場中是否仍存有具備如此潛力的企業?
足夠大的蛋糕,也的確吸引了一批擁有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從企業類型來看,既有聚焦RoboTaxi、RoboTruck、RoboBus等場景的單車智能自動駕駛企業,如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也有以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為核心具備全棧式解決方案能力的企業,如蘑菇車聯。
自動駕駛企業的“智慧交通”時代
參考資本市場的反饋,與智慧交通融合越深的自動駕駛企業,想象空間就越大。
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企業是百度Apollo。Apollo在2018年估值達到105億美元。自2021年初,Apollo估值一路上漲,瑞穗最新研報給予其400億美元估值,兩年間暴漲近四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pollo將技術路線重心從單車智能轉向車路協同領域,與智慧交通聯系更緊密。在瑞穗分析師眼中,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基于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落地是Apollo取得400億美元估值的重要依據。
這樣的估值邏輯同樣適用于其他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不同于美國,中國政府更偏向將自動駕駛結合車路協同深度融入智慧交通領域進行應用。強大的“新基建”頂層設計思路支持下,未來中國還將有更多類似Apollo的企業能夠快速成長。
去年8月,Apollo中標“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面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項目金額近4.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瑞穗調整Apollo估值的2021年2月初正是廣州智慧交通積極推進落地的階段。而在今年3月,蘑菇車聯與衡陽市就智慧交通建設開展戰略合作,以5億元的項目金額刷新了國內智慧交通自動駕駛項目中標金額紀錄,在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由于智慧交通仍處于應用初期,由政府主導的金額如此巨大的項目還不常見。這是目前為止智慧交通自動駕駛領域中企業中標金額最大的兩個項目,百度Apollo和蘑菇車聯也隨之成為該領域的兩大領跑者。
智慧交通,強者恒強
當前,我國智慧交通建設正處于新基建驅動的落地黃金期,并在一批具備標桿示范效應的智慧交通項目引領下,逐步逼近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新階段。
一方面是政策影響。今年是“十四五”計劃開局之年,“建設交通強國”被正式納入“十四五”規劃中,新基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議詞熱度不減。北京、衡陽、蘇州、長沙、廣州等城市已經走在了智慧交通領域前列,其他地方政府不甘落后,長春、合肥等地陸續跟進。
另一方面是各方剛需。自動駕駛發展至今,企業需要在法規允許的前提下示范應用,以精進技術,政府同樣需要相關科技企業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智慧城市,提高GDP。
政府出資、企業出力,雙方實現雙贏。在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未來發展中,巨額營收政府項目的重要性將逐漸凸顯。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智慧交通建設領域,落地規模和大額項目經驗是地方政府挑選企業合作方的兩項重要依據。在政府眼中,落地規模大和應用場景多意味著技術實踐經驗豐富,大額項目經驗則代表著其系統性項目承接能力和壁壘性極強的城市級大項目經驗。
另一方面,在智慧交通項目中,車路云軟硬件一體化的建設模式不僅能將政府、自動駕駛企業、通信服務商、車企、云計算服務商等各方緊密聯系在一起,也能讓數據、資源順暢流動起來。從政府角度來說,其更愿意將整個項目交給能夠統籌地方數字經濟發展、拉動智能制造產業鏈乃至地方GDP、就業和民生的后者。
在各地政府的謹慎挑選下,百度Apollo相繼與廣州、重慶、合肥、陽泉等多個市政府合作,是為該領域的代表企業。蘑菇車聯則成為國內另一家同樣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項目大批量落地的企業,其合作對象包括北京、衡陽、蘇州、上海、哈爾濱等多地市政府。
在這種“滾雪球”效應的影響下,未來自動駕駛企業發展將通過融入多地智慧交通實地建設和運營來豐富經驗、強化積淀,各地政府主導的智慧交通項目也將隨之進入強者恒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