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茹:孩子在家橫行霸道,出去膽小怎么辦
2021/4/9 22:37:1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天在玉茹姐說育兒福利群中,一群父母們就“孩子窩里橫,外面慫”的現象熱議不停。什么在外小綿羊,在家小霸王;在家嗓門很大,但是出去后就成了小綿羊,受了委屈只偷偷哭......等今天在玉茹姐說育兒福利群中,一群父母們就“孩子窩里橫,外面慫”的現象熱議不停。什么在外小綿羊,在家小霸王;在家嗓門很大,但是出去后就成了小綿羊,受了委屈只偷偷哭......等
我不知道你或者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孩子?如果有,你是不是
1、想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
2、怎么幫助這樣孩子鍛煉和陪伴這樣的孩子成長
今天#玉茹姐說育兒,來給父母們一些解決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的方法。
一、其實在#玉茹姐說育兒的視頻中,有特意講過強調“安全感”的4號類型孩子以及強調“陪伴”的2號類型孩子以及有十萬個為什么的7號類型孩子,會容易在陌生人群中出現這樣的現象,詳細請見視頻。
二、孩子“窩里橫,外面慫”看似是兩個問題,但其實都和孩子“同伴社交”經驗不足有關。在外面“慫”的孩子,不一定是“被欺負”,而可能是想和別人一起玩,但害羞、害怕、不敢直接溝通。這樣的類型更多是出現在剛加入的圈子中。
但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也說明孩子有社交訴求,只是缺乏社交能力。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千萬不要越俎代庖。我見到很多家長,替孩子了包辦太多事情。比如給孩子擇友、交友、處理矛盾、甚至還幫孩子準備好孩子社交中吃的、玩的、干點啥都想好。其實這樣會讓孩子損失了鍛煉的機會,以及樂趣。
玉茹老師提供父母們,我們要意識到:對小孩子來說,社交沒有家長以為的那么輕松。
二、父母們可多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外面練習同伴社交。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去興趣班,更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練習溝通與相處。有條件的時候,可以在家里開派對,給孩子更多主場感。等孩子沒那么害羞了,讓孩子去參加別人家的派對,練習客場。
三、很多“ 窩里橫”的孩子是祖父母或者保姆帶大的。面對發脾氣的孩子,他們通常不引導、不教育,而只是承受。
群中參與熱議的一位媽媽這樣說“我兒子的興趣班里,有個孩子特別典型。每當他和其他小朋友有矛盾,要動手的時候,他奶奶就沖上來拉架。孩子被奶奶抱在懷里,打不著別人,就打奶奶。奶奶心疼孫子,啥也不說,只挨揍。”
大人“擋架”容易讓孩子陷入一個錯誤的邏輯:我和別的小朋友有矛盾,我不爽,想打他;但奶奶把我抱走了,我打不著那個小朋友,可是我還是生氣,于是我打奶奶,打完了,我舒服了。久了,也就成為了“窩里橫”
四、父母們要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并給他更多表達情緒的方式。
比如在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問孩子“現在不能看電視,你是不是很生氣?”在孩子認識情緒后,你需要建立規則,比如“你想要什么,我們可以討論,但你嗓門大,大家都很不喜歡。”等
五、最最重要的一點
一家人需要就對孩子的“養育方法”達成統一,不能爸媽教育孩子,而爺爺奶奶縱著孩子。養育方式統一了,孩子才更容易理解家里的規則,也才更能培養出好習慣。
以上是#玉茹姐說育兒對于孩子“窩里橫,外面慫”幾點建議,你喜歡第幾條建議。爸爸媽媽們孩子的培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培養不好導致家庭問題,甚至到無可挽回的局面,這樣的案例#玉茹老師說育兒見過太多太多。
坦率地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家長眼中、嘴里“窩里橫,外面慫”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有些是性格天賦,但他在其他方面會很優秀;有些是天生膽小,但可以鍛煉。
對于孩子“窩里橫,外面慫”這個問題,具體應該怎么解決,玉茹姐建議你從了解自己和孩子入手,并一路擺脫以前的、現在的,哪怕是未來的困擾,更多育兒實用知識,來#玉茹姐說育兒領取超4G的育兒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