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賦能全渠道營銷 2022伯云會揭示醫藥市場格局與走向
2021/4/22 22:26:2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對于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醫藥產業來說,這句話可謂切中主題。在剛剛結束的“2022伯云會—數論中國醫藥全渠道營銷”大會上,與會業界大咖提到最多的詞,莫過于“危機”與 “機遇”。“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狄更斯
對于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醫藥產業來說,這句話可謂切中主題。在剛剛結束的“2022伯云會—數論中國醫藥全渠道營銷”大會上,與會業界大咖提到最多的詞,莫過于“危機”與 “機遇”。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政策趨勢總體利好卻也日益規范,營銷渠道更加豐富卻也變得更加分散,患者需求日益旺盛卻也更加“挑剔”,所有的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醫藥產業未來明顯利好的同時,前方的路徑卻顯得“撲朔迷離”。
正所謂“見一葉而知秋”,通過分析伯云會上業界領袖們的一些觀點,或許我們能從中讀出一些蛛絲馬跡,或許能看清中國醫藥產業走向未來的路就在眼前。
解構醫藥行業現狀:逆水行舟,是壓力更是動力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生物醫藥產業,醫藥企業要考慮如何才能將政策紅利切實轉化為快速成長的核心動力?”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郭云沛在談到我國創新藥發展現狀時,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同時郭會長也發出了號召,希望我們的企業要獨立自強,盡快實現產業升級,實現技術創新領先,經營規模也快速提升的目標。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 郭云沛
“國際形勢波譎云詭,國內藥品利潤受到嚴重擠壓,營銷費用居高不下,如今的醫藥行業處在全面產業變革與升級的關鍵期。”談起醫藥產業的現狀,百濟神州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表示,時下的形勢可謂危機與機遇并存。他同時強調,眼前的現狀正是變局中出現機遇的時候,我們的企業家和從業者要在堅持的同時,去開創性和變革性的思考問題,去努力提升和改變,順應趨勢,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百濟神州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吳曉濱
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在內外部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與挑戰之時,與所有行業一樣,我國醫藥行業的從業者們心中的焦慮也是與日俱增。用原哈藥集團總裁、原諾華中國區總裁徐海瑛的話來說,“不得不承認焦慮仍然是我們這個行業眼下非常主要的情緒,特別是作為公司的管理者、領導人。焦慮的產生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我們產業本身處在巨大的動蕩變化淘汰轉型的階段,同時從宏觀環境上不管是疫情還是戰爭和摩擦引起來的一系列變化,當下的經濟下行,資本寒冬是確切的。”
原哈藥集團總裁、原諾華中國區總裁 徐海瑛
為中美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感到焦慮,為新品上市效率感到焦慮,為藥品營銷的局面更加復雜,傳統營銷方式不再無往不利而焦慮....總之,時下的醫藥產業面對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在這種種不確定的背后,同樣蘊含著提振產業升級的諸多契機。令人欣喜的是,在伯云會,我們看到的是對于危機與機遇的深入研判和客觀論述,以及對于未來之路的思考與積極的踐行。
數論格局,群策群力共襄產業升級
當下數據已經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是重要的生產力,更可以為研判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提供最為真實可信的依據。法伯科技首席商務官陸鵬在《數觀中國醫藥市場》主題分享中提到,據《中國藥品市場全渠道發展格局》藍皮書所收錄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三大市場七大類藥品銷售渠道銷售總額達到16868億元,同比增長10.9%;核心市場、廣闊市場、零售市場在2021年銷售額分別為8219/4147/4501億元,同比增長9.3%/9.6%/15.2%。從數據上看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盡管經歷了重重困難,中國醫藥產業依然保持了超過國家GDP增長(8.1%)的較高速的增長趨勢,這說明中國醫藥始終是健康發展的,這也說明我們的企業在應對環境變化所采取的方式是正確和有效的;第二點是核心市場雖然依然占據最大的份額,但其增長速度已經落后于廣闊市場和零售市場,這說明國家的醫療資源下沉的改革是取得了成果的,更具潛力的廣闊和零售的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同時也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這里發力,醫藥市場的全渠道營銷已經悄然開始。
法伯科技首席商務官 陸鵬
在政策層面,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當前醫改熱點話題的思考》中提到,國家級、地方級的各級醫療保障體系將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個人支付封頂線、價格杠桿進行戰略性購買等行之有效的創新機制。這些積極的改進措施,會不斷根據產業的變化,醫改的需要,引領我國的醫藥產業健康科學發展。
復宏漢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文杰指出,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創新藥的發展,比如國談與集采制度的建立,使得創新藥的可及性大幅度加大。我國的生物制藥產業正在由單純研發向著研發、生產、銷售、產品線的全功能鏈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由市場和經濟規律主導業態發展,同時實現國際化大潮下的差異化優勢塑造。同時,張文杰指出,競爭不是壞事,但要找準競爭的方向與方式,要立足于技術與業態的創新,如果脫離了這一原則,那么就只能稱之為“內卷”的惡性競爭。想要徹底擺脫內卷,就必須建立以技術創新、用戶觸達為導向的差異化優勢,并時刻牢記尊重市場和經濟規律。
賽生藥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宏系統闡述了公司在“以患者為中心”開創院外渠道市場的創新轉型方面的思路與舉措,他表示,藥品可知曉性、可及性、可支付性的提升路徑,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提升患者對藥物的可及性,這對藥企而言格外關鍵。
針對初創型創新藥企的發展路徑,思路迪醫藥董事長兼CEO龔兆龍以靶向藥物開發等實例進行深入分析,他特別指出,以大數據作為依據的精準醫療不僅能解決藥物研制的問題,更可通過全程健康管理為患者提供準確的治療手段。因此,醫藥產業的大數據體系建設,對每個人的健康品質,對整個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通過以上幾位醫藥企業掌舵者和行業頂尖專家的分享,我們清晰的看到在疫情、政策、市場的三重催化下,患者院外獲取藥物和基層解決疾病診療的普及,正逐漸得到更多的法律支持和管理保證。無論在市場數據揭示的客觀事實還是企業的主動布局上,醫藥企業運籌院內、布局院外、下沉基層醫療市場,實施全渠道營銷模式是一種大勢所趨,而目前領先的企業已經在全渠道營銷的舉措上取得了可觀的收益。
展望未來,數據賦能醫藥產業發展
“未來的醫藥產業,將是憑數據說話而不是憑經驗說話。”如果說全渠道營銷是醫藥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那么數據無疑就是助力“遠航”的風帆。在法伯研究院院長連春玲發表的《中國藥品銷售渠道格局及流轉》主題演講中,我們能清晰感知到過去的4年中我國藥品終端呈現的全新變化。電商渠道增長優于其他渠道、社區渠道增長較緩等態勢。從現有數據來看,兩大新興零售渠道(DTP藥房和互聯網電商)的迅猛增長可以說是為醫藥市場的整體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對于廣大藥企而言,要在產品和營銷模式上實現聯動式發展,才能實現在產品上整體的戰略目標。
但同時全渠道營銷的時代,對于企業來說明顯更加復雜和更具挑戰。如何在更加豐富的市場選擇中找到合適的發力點,如何判斷各個渠道市場的趨勢和走向,了解不同渠道市場競爭動態,從而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設定高效的團隊,提高投入產出比,獲取全渠道營銷的成果,對企業來說,傳統的經驗可能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數據支撐。誠如與會的同仁所說“未來的醫藥產業,將是憑數據說話而不是憑經驗說話”, 醫藥企業在進行多維度轉變、謀求變革破局時,為適應患者流動及市場格局的快速變化,以數據循證為基礎,及時進行藥品市場數據監測和追蹤,結合自身優勢,客觀研判局面,將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愈發重要。
在本次大會上,法伯科技也正式發布了《中國藥品市場全渠道發展格局》藍皮書,力求以數據為準繩,通過量化數據行業報告的方式展示整個中國藥品市場的格局,以期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有一臂之助。
見微知著,雖然伯云會會期短暫,但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卻相當可觀。從與會嘉賓的種種真知灼見,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當前醫藥產業正在經歷全面升級,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促使廣大藥企要拿出更具適應性與前瞻性的思路與舉措,進而促使醫藥行業實現生產高質量提升,實現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從傳統營銷向全渠道營銷模式的多重轉變。而《中國藥品市場全渠道發展格局》藍皮書所蘊含的可量化詳實市場數據,更將有助于廣大藥企分析并展望當前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趨勢,為營銷戰略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與策略賦能,助力醫藥產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在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兩方面實現長足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