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醫數字醫共體“黃州模式”顯成效,百姓“近”享優質醫療服務
2021/5/6 22:36:40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國家衛健委公開信息表示,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十三五”期間,全國在567個縣推進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目前已建成縣域醫療共同體4028個。日前,“全國縣域共同體建設暨中醫醫共體建設高峰論壇”在湖北黃岡舉行。國家衛健委體改司政策研究處處長秦坤、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苗艷青,湖北省衛健委中醫藥綜合處處長李濤,黃岡市衛健委黨委委員林潔,黃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立三,黃州總醫院黨委書記、總院長鄧光銳等多位領導、醫改專家,共同探討分享醫共體創新經驗。作為黃州醫共體的數字化平臺建設方,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受邀向參會嘉賓介紹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新實踐。
與會專家到黃州總醫院考察
據國家衛健委公開信息表示,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十三五”期間,全國在567個縣推進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目前已建成縣域醫療共同體4028個。
“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作為早期推動醫共體建設的地區,自2017年底開始,黃州區委區政府統籌安排,組建黃岡中醫醫院為龍頭的黃州總醫院,整合全區17家公立醫療機構、98家村衛生室,組建區域全覆蓋、緊密型醫療共同體。通過與微醫合作打造數字化支撐體系,黃州逐步建立起“預防為主、健康促進”主動維護居民健康的數字化緊密型醫共體,將新理念、新技術更好地賦能于縣域醫療衛生事業,提升患者診療體驗。
在數字化賦能下,黃州總醫院升級了現有的醫療信息系統,實現各類衛生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向上連接省、市三級醫院,向下可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打通,橫向實現三醫聯動,支撐“防、治、康、宣、管”五位一體健康服務。
同時,為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人員、信息員、其他人員(專科醫生、鄉村醫生、健康促進員、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組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可以通過微醫提供的9輛流動醫院、98個云巡診包等智能終端,定期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提供一站式體檢服務,并組織慢性病特色防治活動,真正做到“以篩促防”。
經過多年的實踐,黃州區數字化緊密型醫共體改革已獲得顯著成果。2020年7月-12月,全區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門診收入均有顯著增長。其中,門診量超過1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99.5%;門診收入2667.66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303.93%。另外,2018年到2020年,黃州區總醫院實現三年全區醫保個人自費金額持續下降、個人自費比例持續下降。
“我們組建一個家庭醫生小團隊,深入到村,將全村百姓的健康規范化、專業化的納入到團隊管理中,量血壓、測血糖、指導用藥,做好健康宣教,讓他們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這樣的話既節約了國家的醫保資金,又減輕了醫療機構的負擔,降低了老百姓的就醫成本。”鄧光銳表示,今年希望借助信息化,做實醫共體內的醫防融合。
“區級強、鎮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的發展目標初步落地,服務百姓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打通,群眾看病就醫的“痛點”和“難點”問題被高度關注并得到有力解決。
未來,黃州區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創新醫共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共同實踐,充分發揮數字化高效匹配資源、深度連接打通數據等優勢,將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新秩序,真正實現“首診在基層,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