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醫的破冰與筑籬 醫保成最深護城河
2021/5/6 22:41:04 來源:和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開年,數字健康行業繼續迎來快速增長。4月1日,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微醫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探索了十年有余。2021開年,數字健康行業繼續迎來快速增長。4月1日,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微醫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探索了十年有余。不同于醫藥電商企業,微醫長期深耕嚴肅醫療服務的數字化,被認為帶有顯著的“醫療基因”。微醫登陸資本市場無疑將給數字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注入“強心針”。
長期以來,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都面臨著高企的“圍墻”,受制于傳統的就醫習慣、醫生習慣以及嚴苛的政策監管。尤其是醫保這一中國嚴肅醫療服務主要支付方式對在線醫療服務的缺位,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行業數字化遷移的步履維艱。
2018年的26號文是行業的里程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醫療機構運用“互聯網+”優化現有醫療服務,“做優存量”;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由此給了互聯網醫院生存發展的空間。2020年的疫情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的同時,強力推動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尤其是醫保政策對互聯網醫療的支持,為行業的高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政府搭臺,市場唱戲。疫情期間,微醫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打通了醫保在線支付。在疫情高峰時承擔了武漢重癥慢病患者97%復診購藥需求。微醫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微醫旗下27家互聯網醫院中已有17家獲得醫保資質,打通醫保在線支付,在行業內穩居第一。
中國醫保屬地化管理的特點,讓微醫以醫保統籌區為單元長期深耕的策略得到回饋。招股書顯示,2020年,微醫總營收為18.32億元人民幣,相較2019年同比增長262%。從2018年至2020年,三年營收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68%。其中2020年醫療服務收入7.06億元,占比38.6%;健康維護服務收入11.25億元,占比61.4%。
通過與現有醫療服務及醫保商保支付體系的深度融合,微醫會員式的數字責任醫療體系正在穩步向全國多地復制。
2019年,微醫在山東泰安推出中國首個可由醫保直接結算的市級慢病管理服務模式,至2020年將當地慢病患者人均就診時間從2-3小時下降到30分鐘,單次處方金額較2019年下降12.7%,同時也減少了當地用于慢病的醫保基金支出。
2020年,微醫在天津推出中國首個以互聯網醫院牽頭的省級數字健共體,互聯網醫院成為267家基層醫療機構的“總醫院”,醫聯體內管理統一、服務同質,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數字化手段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檢查和藥品供應能力,也為百姓提供了在線復診、醫保支付、送藥到家、居家醫療等創新服務,形成了“小病能診、大病能轉、未病能防”的效果。
有人認為由醫保買單賺不到高毛利。事實上,互聯網公司與醫保深度、默契配合才能在大健康領域走得遠、走得穩。微醫的實踐證明,與醫保合作不僅獲得了低成本的獲客手段,還保證了毛利潤水平。招股書顯示,2020年,微醫的毛利率為27.2%,相較2019年的23.3%獲得較大提升。而微醫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占收入比卻從2018年的118.8%驟降至2020年的26.6%。
可以看到,通過醫保獲得的用戶粘性高、對平臺高度信任,購買增值服務(如商業健康險)將產生的可觀的用戶終生價值(LTV)。此外,微醫還與友邦保險等商業保險公司共同開發了系列創新型健康險產品,為用戶提供靈活的健康選擇。
以醫保為支點,微醫的數字醫療服務正在催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微醫數字醫療服務與傳統醫療衛生體系實現的深度融合,帶動了醫療服務可及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的整體提升,也創造了巨大的用戶價值。從商業價值角度看,微醫通過醫保的加持,在增強用戶粘性的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獲客和規模化復制的成本。這種結合,將為目前以醫藥電商為主流的數字健康行業,開辟出一條以醫療服務數字化為核心的全新賽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