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十四讀洛陽十四五: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的頂層設計
2021/5/17 15:32:54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洛陽的十四五規劃當中,明確提出了“三區一樞紐一中心”是未來五年的戰略定位。其中的“一中心”,便是國際人文交往中心。陳少樂 許浩在洛陽的十四五規劃當中,明確提出了“三區一樞紐一中心”是未來五年的戰略定位。其中的“一中心”,便是國際人文交往中心。
這是洛陽的“放眼國際”,也是讓“世界重回洛陽”的偉大夢想。如何夢想成真呢?
其基本的邏輯是:先盤盤家底、再看看他人,再來思考頂層的設計。
迷茫:如何起步
輿論先行!目前洛陽要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已經是家喻戶曉。自媒體和官媒在不斷造勢,民間研究院和協會組織也在搖旗吶喊。
但是,難度不可小覷:當前的洛陽還不能被稱之為是中國的人文交流中心,五年之內能建成國際人文交流中心嗎?
眾口皆同:洛陽有豐厚的文旅資源,生態優勢完全可以和世界進行對接。
但是洛陽的這些富集優勢如何轉換成為國際人文交往的通道尚不清晰,世界公認的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相關的四個一級指標、幾十個二級指標體系還沒有去引導洛陽的努力!
更不要說諸如國際航班、國際會議、國際組織的數量這些指標如何明晰與落地了。
我們只要去北京、上海、東京、巴黎等世界人文交流中心溜達一圈就十分清楚洛陽的差距了。
尋找:攻玉之石
北京、南京、西安等地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經驗,應該能給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提供教科書的作用。
(一)城市能級的躍遷:大型的國際性人文交往活動
國際性的人文交往活動是實現城市能級躍遷的重要途徑,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等標志性事件前后,所在城市的能級和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相關活動不僅強化了所在城市的各項各類設施建設,同時也在教育、科技,甚至是社會經濟等領域為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帶動效應。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是引領城市發展,擴大城市開放廣度和開放深度,促進城市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重要路徑。
頂層設計:立足于資源稟賦
1、北京經驗:規劃引領
2020年9月,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提出了“一核、兩軸、多板塊”的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空間格局,統籌各方面國際交往功能的需要,以天安門廣場、故宮為核心,長安街和故宮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為軸,規劃了東部的首都國際機場板塊、使館區板塊、通州副中心板塊;北部的雁棲湖國際會都-科學城板塊、八達嶺長城冬奧會板塊;西部的中關村-三山五園板塊;南部的大興國際新機場板塊。在城市大的空間板塊中,針對外事活動、國際會議會展、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國際交通樞紐、外國駐華使館、國際商務金融功能、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國際旅游、國際組織集聚等九類功能業態上給予充分的空間保障。
南京經驗:連片打造,要素統籌
南京的對外交往功能以文化要素集中、服務設施完善、自然山水和人居環境優越的地區為載體連片打造,集中布局,基本形成了鐘山玄武湖片區、石頭城和大屠殺紀念館片區、奧體中心片區、仙林大學城和江寧大學城等對外交往功能集中的片區。其中,鐘山玄武湖片區以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和鐘山、玄武湖等自然、人文要素集中的地區為依托,匯集了東郊國賓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國際會議大酒店等要素,將國際會議、外事接待等功能與城市文化地標和文化要素展示相結合,不僅提升了南京的國際知名度,也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石頭城和大屠殺紀念館片區則以“和平”主題為對外交往的新名片,不僅在政治上落實了習總書記在國家公祭日的講話精神,也催生了以和平為理念的新時代國際城市文化交往精神,提升了城市國際知名度和城市的品牌形象。
西安經驗:會展會議,擴大交流
西安的對外交往以明城墻主城區、大雁塔和曲江片區、明故宮和未央宮片區、浐灞領事館區等區域為載體,集中連片打造,并通過第六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第二屆世界西商大會、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重大對外交往活動,展示西安的東方人文魅力與現代發展動力。
三、洛陽的當務之急: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專項規劃
兵貴神速!
根據洛陽獨特的城市特點和優勢,我們建議立即啟動編制《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規劃》,加強其頂層設計。設計的思路如下:
第一,構建“一核、三軸、三帶、多區”總體空間結構
一核:以漢魏洛陽城為核心,整合大運河、夏都遺址等歷史文化要素,以及伊洛河之間的夾河灘等生態要素,以生態為本、文化為翼,建設華夏文明大綠心和國家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突出文明起源地和天地之中的主題。
三軸:規劃凸顯現代軸線、歷史軸線、未來軸線的城市空間秩序和統領地位,推動隋唐洛陽城歷史文化軸線申遺工作,全面展示周公營城理念,以及洛陽作為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理念實踐地和中國城市規劃起源之地的文化淵源,展現傳統文化精髓和文明魅力,體現文脈延續、古今交融、守正創新的城市形象。
北延長線展現現代文明和生態文明魅力,重點完善國際會議會展、國際金融管理、國際文化體育交流功能,營造高品質的城市環境;南延長線構建從傳統到現代、面向國際的文化功能空間序列,構建國際級文化設施的集中承載地,預留國家紀念地,引導布局國際會議、國際文化博覽、國際組織等功能。
三帶:傳承城市歷史地理文脈,以古代三川郡為文化基礎,依托黃河、洛河、伊河三條河流,打造三條生態文明展示帶。整合三條帶沿線的漕運文化、村鎮文化、城防關隘文化、抗戰文化、黃河治理文化、交通驛道文化、陵寢墓葬文化等歷史文化要素,集中展現黃河文明和華夏文明,打響洛陽國際文化新名片。
多區:前瞻性地謀劃好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超前謀劃多個城市人文交往片區,強化重大國際人文交往活動的服務保障能力,提升國際化高端要素集中承載能力,全面打造國際人文交往的社會環境、城市環境、文化環境,促進國際化人文交往場域強載體建設,形成若干個國際人文交往片區和人文交往名片,并組織編制特定片區的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如北部地區,以黃河、大學城為依托的建設黃河(河洛)科學城,建設國際文化科技交流區;南部地區,以萬安山、伊濱奧林匹克中心為依托,培育具有體育文化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的國際文化旅游休閑區;以龍門石窟為核心的國際文化旅游、文化創意區;依托豐富的文博資源和博物館之都建設契機,集聚多樣化的國際交往活動要素,打造洛陽多姿多彩、蓬勃活力的國際文化博覽展示聚集區。
第二,規劃中要打造多類型人文交往功能平臺
學習先進地區經驗,著力打造重大國際人文交往活動常態化保障、國際高端人文要素集聚、文化多元化發展引導、人文交往全方位交流合作、公共服務設施國際化和便利化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提升與品牌推介等多個提升國際人文交往的功能平臺,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洛陽人文交往體系。
第三、規劃必須統籌各類人文交往功能的支撐體系
加強國際社區、國家高端教育教育、國際高端醫療服務、高端度假酒店、國際度假村等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照徐州創建國際人居環境獎和世界園藝博覽會,加快推進洛陽世界園藝博覽園建設和世界人居環境獎的創建,嘗試探索無車社區等國際先進理念的居住區建設,全方位提升國際人文交往活動的支撐保障能力。
第四,規劃必須統籌各類人文交往功能支撐體系
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國際化快速接駁系統、快速軌道交通體系,以及黃河生態廊道、“樂道”、客家紀念館等重點區域的慢行系統的國際化標識和服務體系。構建國際化的整體文化標志、標識系統,營造全民國際化的語言氛圍,增強網上絲綢之路交流密度和高度,加強志愿服務培訓和引導,建設高水平、國際化的志愿服務體系和志愿者隊伍。
結束語:
“古今輝映、詩和遠方”是洛陽的悠揚。
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是洛陽的夢想。
規劃引領,措施得當,是夢想成真的橋梁。
作者簡介:
陳少樂,國家注冊城鄉規劃師,高級工程師,洛陽規劃院國土空間規劃院副院長,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參與《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洛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洛陽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洛陽市國土空間規劃》、《洛陽市海綿城市規劃》、《汝陽國土空間規劃》等規劃編制,主持編制《洛陽市市場體系及大型批發市場外遷規劃》、《洛陽龍門東山片區城市設計》、《義馬融入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汝陽縣城鄉總體規劃》等一批獲得省級獎項規劃項目。參與起草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洛陽以開放為引領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若干意見》。
許浩,注冊城鄉規劃師,畢業于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