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鶴為你解釋小龍蝦的疑惑
2021/6/21 17:10:35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小龍蝦對重金屬十分敏感,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小龍蝦無法成功脫殼、無法成活,水質差產量會差三四倍,因此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并不適合養殖小龍蝦。每年這個時候,關于小龍蝦的傳聞就不絕于耳,聽多了難免心虛,萬一哪天真就栽到小龍蝦身上了呢?今天李亞鶴就和大伙兒好好嘮嘮蝦頭到底能不能吃?能吃,但李亞鶴建議最好少吃!
李亞鶴發現說這個蝦頭能不能吃,一般是因為兩個疑惑:
一是有人說這個蝦頭部分的蝦黃是“屎”,是嗎?當然不是!蝦黃一般指小龍蝦的肝臟,當母蝦到成熟期的時候,它的卵巢也會被人們稱為蝦黃(有沒有吃到過那種橘紅且有點硬的蝦黃)。蝦黃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DHA,EPA等、蛋白質、微量元素硒,以及各種維生素。
這么一說,似乎蝦黃還不錯呢,完全就是小龍蝦的靈魂啊。不不不,雖然能吃,但要少吃。為什么李亞鶴這么說呢?這就要從關于蝦頭的第二個疑惑說起來,重金屬殘留和寄生蟲問題。
小龍蝦對重金屬十分敏感,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小龍蝦無法成功脫殼、無法成活,水質差產量會差三四倍,因此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并不適合養殖小龍蝦。目前的研究數據表明,小龍蝦重金屬含量具有明顯的部位差異,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
而小龍蝦里面確實有出現寄生蟲的風險,小龍蝦攜帶的肺吸蟲通常寄生在小龍蝦的頭和腮等部位。李亞鶴總結一下就是,蝦頭是吸收并處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積聚病原菌和寄生蟲的地方。所以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吃或者少吃小龍蝦頭部。
龍蝦是季節性食物,短期內食用量可能較大,但全年平均下來還是較少的。再考慮到目前市面上食用的龍蝦主要是養殖的,重金屬富集情況較輕。只要你不是天天吃、頓頓吃、常年吃,那么已經下肚的部分不需要驚慌,以后注意即可。而寄生蟲這個東西說起可怕,但是要消滅它也很簡單,就是通過高溫烹飪把蝦完全煮熟,出現寄生蟲的概率就很小了。半生不熟的小龍蝦就不要冒險嘗試啦。蝦線說白了就是小龍蝦的“消化道”,也就是龍蝦排泄的地方,往往容易聚集重金屬,烹飪前應把蝦線拉出來。
但是如果不小心吃了,也沒多大事兒。蝦經過高溫烹飪后,蝦線里的細菌會被高溫殺滅,吃了對身體沒太大影響,但是可能有泥腥味,味道會差一點。
最后,李亞鶴建議:不要食用野生小龍蝦。建議不要自行捕撈野生小龍蝦食用,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龍蝦。建議從農貿市場或大型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小龍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