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北京兩會聲音】關于規范安寧療護床位標準、 普及安寧療護理念的相關建議
2021/7/27 14:43:2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作為全國醫療資源最發達的城市,北京在安寧療護的推廣及普及方面相對全國其他城市的水平較高,但仍有待加強。毛大慶(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對外友好工作顧問、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公布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2024年7月,國家健康衛生委員會發布了《老年安寧療護病區設置標準》,其中規定了各級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老年安寧療護病區設置的基本要求、質量管理要求等。《標準》將自今年2月1日起實施。
《標準》為各級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設置老年安寧療護病區提供參考,也將推動我國安寧療護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老年人生命末期的照護體驗和生活質量。
安寧療護是指以終末期患者及患者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為患者提供軀體、精神心理、社會等方面的整合照護和人文關懷服務,減輕患者的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以達到逝者安詳、生者安寧的目的。
作為全國醫療資源最發達的城市,北京在安寧療護的推廣及普及方面相對全國其他城市的水平較高,但仍有待加強。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95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安寧療護科,開放安寧療護服務床位650張。明確“到2025年,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于1800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普遍提供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老年人安寧療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的工作目標。
但是,從具體的基層落地工作情況來看,目前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在現有600余張安寧療護病床中,專床專用的床位在總量中占比相對較小,部分醫院盡管設置了安寧療護病房和病床,但從軟硬件整體設施上與國家標準相差較遠,無法滿足安寧療護病患的需求。
其次,大部分安寧療護機構的運營情況并不理想,甚至處于虧損狀態。這與國家尚未出臺相關收費標準有很大關系,因為收費標準的不明確,機構只能套用醫保收費標準,對患者的用藥、檢查和治療項目收費,而安寧療護服務中非常重要的身心、社會、家庭及靈性治療服務內容缺乏具體的商業模式。正因為此,現有的安寧療護服務無法滿足病患對于服務的真實需求,而仍限于傳統的醫療服務。
第三,與國家最新出臺標準的政策預判相比,安寧療護理念的普及嚴重滯后,基層群眾(病患及家屬)對于相關概念的認知匱乏,甚至很多人長期將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概念混淆,這非常不利于相關服務體系的推廣。
同時,專業醫護人員缺乏系統的安寧療護培訓,而醫療機構、醫養機構、社會組織之間對于安寧療護服務的交流合作渠道也不暢通。
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北京市政府應根據最新發布的國家標準在全市范圍內做一次全面調查及驗收,對現有的安寧療護病床的軟硬件實際情況進行摸排,并根據摸排結果統籌安排改進方案,爭取讓現有的床盡其用,而不是挪做它用。
其次,相關部門應在大中型醫院和重點社區醫院的基層醫護人員中系統普及安寧療護的相關技能,并建立全套可行的培訓體系,逐步進行安寧療護人才的梯隊建設,為北京市正在加速的老齡化進程未雨綢繆。
第三,建議在全國醫保收費標準的基礎上,多方借鑒、聽取專業養老商業機構的綜合意見,在北京市范圍內研究一套安寧療護服務的收費標準,借助商業抓手,讓北京市的安寧療護病床發揮出最大的功用。
第四,建議北京市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樹立正確及積極的死亡觀,逐步提升基層群眾對于安寧療護等死亡前期準備服務的接受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