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藝術家專訪
2024/4/10 10:04:4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呂品晶與“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出品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的總策劃下,聯合策展人李亮、蔣冰及其團隊精心選取“自在平江野奢度假區”的一處獨特野生峽谷,通過“在地藝術”的獨特表現方式,由 40多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多件藝術珍品,展現每個創作者融合了平江原生態自然風貌及其藝術表達,以及對“自然共生“這一主題的獨特解讀。——方旭和“方旭”之間引言
由國家藝術基金、中央美術學院主辦、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政府合辦的「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于10月28日在湖南省平江縣“自在平江野奢度假區”盛大開幕,為湖湘鄉村文化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盛宴。
在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呂品晶與“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出品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的總策劃下,聯合策展人李亮、蔣冰及其團隊精心選取“自在平江野奢度假區”的一處獨特野生峽谷,通過“在地藝術”的獨特表現方式,由 40多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多件藝術珍品,展現每個創作者融合了平江原生態自然風貌及其藝術表達,以及對“自然共生“這一主題的獨特解讀。
曾多次獲得中國重要雕塑獎項的職業藝術家方旭帶來了作品《你我之間》。
藝術家介紹
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藝術家方旭
方旭
方旭從頭到尾都在圍繞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個喜歡的東西可以是不同媒介的,比如油畫、水墨、書法篆刻、雕塑、陶瓷。你可能很容易找到他不同系列作品之間的聯系,不變的是抽象流淌的線條。
他將直線、曲線、螺旋線交織在一起,將所有元素簡化為基于線性的雕刻,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都呈現出簡潔而優美的特質,不添加多余的裝飾。無論是顏色、肌理或者線條,細細品味方能更好的感受其淡雅和韻律,是一種獨屬于方旭的表達,塑造了很“方旭”的美學標志。
(此處為左右滑動圖片)
生活中的方旭也十分率性而為。他毫無保留的在社交平臺分享著自己與藝術有關的一切,畫畫、雕塑制作、布展、作品拍攝,開展記錄,當然也有幽默玩梗。他熱情、親切,喜歡詩歌、音樂、健身,熱衷于收藏一些小物件。他把對生活的熱愛揉碎在每一個具體的細枝末節里,他總說:“我要把生活過成詩,也要把它捏成一件藝術品。”
這很“方旭”
被大眾熟知的《半個微笑》,源于方旭大二時一次不經意的速寫。從頭到腳一根線畫下來,包含了所有期望中形體和結構——頭、頸、肩、胸、腰、胯、膝、腳,很精彩又很極簡。每一個具體的結構,每一個具體的形體的空間變化,都體現在這一根線條里面。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到現在已經是十幾年了,是方旭持續創作時間最長的系列。
每一個人都有兩面性,分兩半看,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對外。一半是自己希望隱藏起來的,深藏在自己內心的,是把所有苦痛、掙扎、彷徨、無助.....五味雜陳,只有自己能排解,也只有自己能消化,這個是半張臉成因所在。半張臉龐,就將人緊緊定在作品所產生的情緒和場域之中,令人百感交加。
(此處為左右滑動圖片)
“《半個微笑》系列,想表達的是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心理狀態,和生活給人們帶來的越來越多的驚慌、恐懼、彷徨、渴望——他們沒有完整的面孔,只有一半可以視人,那一半留給自己,嘴角也許還留有一絲的微笑,那就是我們最后一線生機!
這也可以說是我的自畫像,是我自己內心、精神和靈魂深處的剖析。也許,我做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它是對于人的最根本表現和解讀,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情感的共性。雖然只有半張臉一個眼睛,用一根線條畫下來,其實是千變萬化的,半個微笑分布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也許在你內心的某一個“房間里”深藏著“半個微笑”,連你自己都不曾知曉,直到看到我的作品才找到了共鳴。”
(此處為左右排列圖片)
性情中人的方旭,自由的享受著他的生活,對他而言沒有軌道一說,處處都是可以肆意奔跑的曠野。
大學時期的方旭,既努力完成專業高強度的學習,也跨界兼職模特。當方旭回想起那段把自己做成作品的模特時光,直言道現在都還留有一些“后遺癥”——會時刻關注自己的身材。看了看方旭兼職模特時的照片,再看看眼前的方旭,這句話是令人信服的。
(此處為系列動圖)
作品《青春的禮物》系列便是來源于這段經歷。在那段時光里,方旭體會到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接觸了性格各異的不同人群,因此作品呈現五種截然不同的形象風格,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此處為左右滑動圖片)
“《青春的禮物》系列包括五個女性人物雕塑作品,就是我那兩年接觸過的幾個不同類型的模特。她們的性格決定了她們的穿衣風格,和人生方向,我當時還拍了一個為期半年的紀錄片”。畢業后方旭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職業藝術家,創作了作品《獨自等待》,是他和那段時光的告別。
“之間”
此次在參加“山前白夜大地藝術展”的作品《你我之間》,是第一次山野林間展出。這件作品的創作,經歷了草稿、小稿、泥稿,最終到作品的過程,高3.6米,一如既往很“方旭”的簡約線條,低著頭安靜俯視著他的觀眾,但這其實只是作品的一半。
“另一半需要觀眾站在下面與雕塑對視一分鐘,這樣的互動過程才是《你有之間》完整的呈現。3.6米差不多是真人身高的一倍左右,對視時會給觀眾不同的感受,會產生很多情感,比如壓力,驚恐,信任,平靜,甚至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和共鳴。我打賭你最多與他對視一分鐘,你就會覺得他會鉆進你的懷中……總之我想讓觀眾換個角度審視自己,明白自己的內心。”
為了給看展的觀眾們更好的體驗,方旭特地為這次的展覽增加了一個長3.6m寬2m的底座,一是為了更好的把作品固定在濕地上面,二是為了觀眾站在雕塑下面更好的和作品對視做了準備。
這也是方旭第一次在天然山谷里做展覽,談及感受時,方旭的言語中充滿著新鮮與渴望。
“在室內空間氣場和張力完全不一樣,讓我的雕塑融入自然光仿佛也有了生命,聞著花香,聽著蟬鳴,享受陽光雨露。在這樣的環境里展覽,不光看雕塑本身的造型之美,還領略到雕塑背后的一片藍天,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方旭的作品傾注了他豐沛波瀾的情感,但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等待著觀賞的人自己去深入感受和品味。
當觀眾站在雕塑作品面前,他們不僅僅是欣賞藝術的美,更是與作品共鳴,與藝術家共鳴。在那一刻,時間凝固,觀眾與藝術家的情感交匯,創造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奇妙體驗。正是這樣的情感相遇讓作品獲得了永恒的存在,它們穿越時空,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中,雕塑藝術的永恒魅力也在于此,而這正是方旭所追求的。
小時候的方旭有過很多的夢想,也想過成為很多的人,但越長大他越發現,把某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是那么的難。當下的方旭只想迎難而上,把作品做好,做到他想要的極致,不是一時的風潮,而是讓作品能夠穿越千年的悠悠時光。
文字:彭珊
圖片:方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