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電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產品
2010/3/9 10:47: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互聯網電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產品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2010年1月14日,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表示要加強新媒體建設,重點發展網絡廣播電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
2009年3月31日,TCL宣布將推出真正的“互聯網電視”,并于同年11月10日宣布停產40英寸以上非網絡電視;長虹在一個月以后也表示將全面停產32英寸以上非網絡平板電視;康佳則高調宣布,2010年的互聯網電視出貨量要達到350萬臺,占平板電視類的50%以上。中國彩電行業缺乏核心技術、上下游議價能力較差、競爭激烈,被多數人認定為沒有希望、沒有明天的夕陽產業,彩電企業在近10年的時間里都舉步維艱。
但是,2009年,就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很多行業陷入危機之時,彩電行業、特別是中國彩電行業似乎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隨著“三網融合”政策的出臺,國產彩電企業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產品-互聯網電視-成了所有人熱議的話題,可以預言,一旦三網融合成功,互聯網電視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必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業變革。
一、彩電行業發展持續向好
2009年,由于政策的大力推動,彩電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一年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之為“彩電行業元年”。
1、彩電市場產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2008年至2009年,不同類型的彩電產品市場占有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08年市場銷售量以CRT彩電為主,占據了64.02%的市場份額,LCD彩電次之,僅有32.25%的市場份額,互聯網電視的市場占有率接近于0;到了2009年LCD電視異軍突起,強勢占領60.77%的市場份額,瓜分了CRT電視接近半壁的江山,互聯網電視發展速度也較快,占據了2.12%的市場份額。
2、政策利好持續推動行業發展
中央財政補貼20億元用于“以舊換新”政策,與“家電下鄉”政策對應,刺激城鎮家電的更新換代市場,刺激彩電行業從CRT彩電到平板電視的消費升級,而以舊換新政策對彩電行業的積極推動效果最為明顯。而三網融合政策的出臺更是對未來彩電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彩電產品醞釀新格局
長期以來,國產電視品牌在外資品牌的圍攻下節節失利,不僅一、二級城市丟失陣地,就連三、四級城市的傳統國有產品優勢市場也在被外資品牌不斷蠶食。中國彩電行業如何破局,國產品牌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一直是近年來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國內彩電業的發展方向有兩個:一是LED背光源液晶電視,二是互聯網電視。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主流產品LCD彩電和未來發展趨勢之一LED彩電的核心技術,都沒有掌握在國產彩電企業手中,這就造成了國產彩電企業利潤薄、上下游議價能力不強、沒有技術差異性,始終落后于外資彩電企業,處于被動參與的尷尬境地。
互聯網電視就大不相同,其關鍵在于播放內容上的變革,且目前國產互聯網彩電的芯片技術已經掌握在國內企業手中,而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平臺有著嚴格的把控,目前沒有發布外資準入的許可,因此國產彩電企業在互聯網電視的生產和銷售布局上領跑于外資。所以,可以判斷,互聯網電視必將成為未來國內彩電企業勝出的支柱。
三、互聯網電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產品
互聯網電視是以寬帶網絡為載體,以視音頻多媒體為形式,以互動個性化為特性,為所有寬帶終端用戶提供全方位有償服務的業務。但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電視提供的服務仍然免費。互聯網電視生產企業正著力打造內容提供平臺,力圖為用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包括在線欣賞高清電影、電影下載、完備的資訊系統、互聯網上網功能等。
隨著全球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互聯網用戶年齡年輕化,人們更傾向于更加開放和自由的互聯網平臺,而不是封閉網絡的電視系統。傳統的電視對于人們來說,是電視運營商所控制的大眾傳播媒體,和觀眾沒有互動,電視運營商播出什么內容,觀眾就必須要接受。而現在的觀眾越來越希望擁有自主選擇權,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內容接受者,偏好自主性越來越強的產品;ヂ摼W電視的誕生正是順應了人們對參與意識和自主性的強烈需求。
2009年3月31日,TCL率先提出已經掌握互聯網電視的核心技術并研發成功,很快就推出真正的“互聯網電視”;2009年底,國內一線彩電品牌在發展互聯網電視方面同時發力,紛紛表示互聯網功能將成為未來平板電視的標準配置。TCL和長虹分別宣布全面停產大屏幕非互聯網電視,康佳、創維等企業紛紛加大互聯網電視的推廣力度。目前基本國產彩電的龍頭企業都有推出擁有一部分互聯網電視功能的產品,TCL的MiTV,更是擁有在線升級功能,不受現有產品功能的限制,未來推出的功能都能通過在線升級直接加載到用戶已經購買的互聯網電視上。而為解決內容資源匱乏的問題,國內部分知名彩電企業正籌劃聯手打造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勢必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影視內容、資訊內容和娛樂內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