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全球鐵礦石行業發展格局分析
2014/12/23 17:06: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澳大利亞黑德蘭港(PortHedland),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印度洋岸港口。這個為澳大利亞人熟悉和重視的港灣,有連接前往西澳洲城市馬布爾巴的鐵路,有穿越全球著澳大利亞黑德蘭港(PortHedland),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印度洋岸港口。這個為澳大利亞人熟悉和重視的港灣,有連接前往西澳洲城市馬布爾巴的鐵路,有穿越全球著名采礦區皮爾巴拉的公路,也同樣是一些本土公司見證奇跡和成長的地方,比如,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集團公司(下稱“必和必拓”)。
回到41年前的1973年,當必和必拓從黑德蘭港向中國運送首批鐵礦石產品時,或許很難有人會猜到:截至2014年,這家公司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石總量會達到驚人的10億噸。該公司全球CEO麥安哲(AndrewMackenzie)難掩興奮,他認為,出口10億噸“是一個非常值得慶祝的重要時刻”。
“實際上,我們用了近30年時間向中國出口了1億噸鐵礦石產品。后面9億噸的出口量,是在過去短短12年時間達到的。”當首次在上海與包括《國際金融報》在內的媒體記者接觸時,麥安哲坦言,“可以想象,過去12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所引發的需求是巨大的。”
事實上,《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公開場合與澳大利亞人士及另一大礦業巨擘力拓集團公司(下稱“力拓”)的多番接觸中,他們均談及了中國經濟及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只是世易時移。與過去幾年不同,無論是鐵礦石的出口形勢,還是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今年卻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新變化——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去年年底就預料的那樣,“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形成”。
這一點,更是直接體現在了目前不斷下滑的鐵礦石價格上。TSI鋼鐵指數高級分析師OscarTarneberg11月底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據11月下旬得到的統計數據,“62%含鐵量的鐵礦粉指數比上一年度降低了65美元/干噸(扣除水分后得到的重量),這比TSI歷史統計的最高點191.9美元/干噸低了120美元/干噸以上”。針對這一數據,Oscar的判斷同樣是:鐵礦石市場“進入了明顯供大于求的狀態”。
供大于求局面形成
對麥安哲等必和必拓高管來說,這又是一次匆忙的中國旅程。12月11日,他們與公司的客戶——中國鋼廠高管們安排了會面,還要為晚上“準備了4個月之久”的慶功會彩排。
雖然忙碌,但他們無疑是高興的。畢竟,12月11日這一天是“必和必拓10億噸鐵礦石運送到中國”的歷史性時刻,更見證了一家19世紀成立的小鎮企業如何成長為一家全球性礦業巨頭。就連奔赴晚宴途中被《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小心踩了一腳,必和必拓全球市場總裁白偉誠(ArnoudBalhuizen)都能微笑應對,并和記者開玩笑說“沒事”。
10億噸鐵礦石,足以讓任何礦業巨頭驚嘆。“這是是一個龐大、令人驚嘆的數字。對于中國來說,這一數字見證了這個偉大國家非凡的發展成就。”麥安哲在當晚19時的晚宴致辭中不吝贊美,“用10億噸鐵礦石制成的鋼材大多投入到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新建房屋600億平方米,鋪設高鐵道路1.1萬公里,興建108座機場,修建高速公路10萬余公里。”
“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是無法估量的,它們讓中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看看今天的上海,你就能感覺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麥安哲說,“對于必和必拓來說,10億噸鐵礦石是公司取得發展的最好明證。”
言畢,必和必拓一眾高管與寶鋼總經理陳德榮及其他中國“大佬”們——馬鋼、江蘇南鋼和常州中天鋼鐵等鋼廠的負責人觥籌交錯,互相寒暄。
然而,這場由西方公司舉辦、卻充滿中式風格的晚宴舉辦之際,中國的鐵礦石市場乃至全球市場卻早就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不同于前幾年的變化。
前幾日,應朋友之約,《國際金融報》記者今年第三次來到了松江鋼材城。與今年年初調查“肖家守(松江鋼材市場董事長)遭銀行索債”、今年年中與鋼貿商交流時的情況類似,這里的人氣仍不能與前幾年熱鬧的情形同日而語。
相比于鋼貿商,或許還有人更急。“相對來說,我們還是淡定的。”記者的一位鋼貿商朋友卻表示,“至少就現在的情況猜測,鋼貿商的日子可能還比鐵礦石貿易商過得好一些。畢竟,鐵礦石的價格在節節下跌。”
今年11月底,《國際金融報》記者曾與鐵礦石指數發布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公司(下稱“普氏”)有過交流。普氏中國區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62%含鐵量礦石的價格,今年年初價格尚在130美元/噸以上,“但此后迅速下跌,到今年的10月,價格已跌至77美元/噸”。
統計顯示,77美元/噸是2012年鐵礦石最低點時的價格,也是2009年時的鐵礦石價格水平。“這在前幾年,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一位資深鋼鐵圈人士看來,“2009年和2010年時,那階段的市場價格一直在上漲。同時,客觀而言,在‘中國需求’的刺激下,鐵礦石CFR價格(到岸價)達到了200美元/噸的頂點。那時,鋼廠與礦商違約的事件也有發生。”
“但現在的情況,與前幾年完全不同。”上述人士說,“如果回到年初,我都有點不敢想象。”
在分析人士看來,更重要的是,與前幾年情況不同,市場格局幾乎徹底出現了轉變。“鐵礦石市場進入了明顯供大于求的狀態。”Oscar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一方面,幾個主要的鐵礦石出產地產能都有顯著的提升,且相關國家本就有大量的庫存積壓;另一方面,中國鋼鐵產品的產量雖然有上升勢頭,但主要還處于放緩階段,且目前產量提升主要是由出口的產量需求來推動的。”
“鐵礦石低價對于買家是好消息。對于賣家而言,是一個災難。我們分析,接下來的兩年還將持續供大于求的情況,接下來會持續看到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鐵礦石供應。”分析師PaulBartholomew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4年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預報分析
- 下一篇:2014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