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盤點
2015/1/9 11:57: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通過每年從鋼鐵生產主流程工序重大技術突破中,經過編輯篩選和行業專家評選,最終確定“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便于讀者全面了解和掌握2014年全球鋼鐵行業技術研發動向。
1.HIsarna技術最新研發進展
HIsarna是一種熔融還原煉鐵工藝,是歐洲超低二氧化碳煉鋼項目中選出的突破性煉鐵技術之一,是歐洲鋼鐵工業聯盟與力拓聯合開發的Isarna熔融旋渦熔煉爐和HIsmelt熔融爐相結合,并伴隨噴吹純氧的技術。由于不需要高爐煉鐵長流程所需的焦化和燒結過程,所以該工藝有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如果配合CCS,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降低80%。
2014年5月,位于荷蘭艾默伊登鋼廠的年產能6萬t的HIsarna中試設備進行了第四次試驗。此次試驗持續6周左右。2011-2014年共進行了4次HIsarna工藝的試驗性生產。最近兩次試生產的主要數據是:小時鐵水產量為7t,達到設計產能的90%;煤的使用量為750kg/t,達到了設計值;二次燃燒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鐵水中碳含量為4%-4.5%,硅和錳含量在0.05%以下,磷含量明顯低于傳統高爐鐵水,硫含量則高于傳統高爐鐵水,鐵水溫度為1450℃;爐渣與傳統高爐爐渣組成相似,不同點為渣中氧化亞鐵含量達到5%,遠遠高于傳統高爐爐渣約0.5%的含量;該工藝成功地使用了赤鐵礦。塔塔鋼鐵公司計劃2015年或2016年再進行一次試生產,2017年建設一座年產80萬t的新設備,新建設備計劃2020年投產。
點評
ULCOS是一個由歐洲15國48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重大研究項目,于2004年啟動。ULCOS的目標是大幅度降低鋼鐵生產過程中CO2的排放。HIsarna是經過評估、篩選出來的重點研究技術之一,已建設6萬t的中試設備,2014年5月進行了第四次試驗。中試試驗數據為HIsarna技術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提供了數據支撐。
2.鞍鋼礦業首創露天井下協同開采技術
針對復雜條件下,貧鐵礦高效規模開發利用的瓶頸問題,鞍鋼礦業及相關合作單位經過數十年的摸索,研究開發出“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采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走出一條貧鐵礦高效利用的新路。三年來,直接創效近百億元。
作為世界第四大鐵礦石資源國,我國鐵礦資源量雖達744億t,但99%的資源為貧鐵礦,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7.6%,導致我國鋼鐵業對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高達70%以上。
半個世紀以來,露天和井下不能同時開采是世界鐵礦采選理論、技術與開采模式等方面的難題,也成為困擾世界鐵礦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如何在復雜條件下走出貧鐵礦高效規模開發的新路,是扭轉我國進口鐵礦石高依存度的關鍵。
針對這一現狀,鞍鋼礦業及其合作單位進行了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發,最終開發出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采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
該技術開創了世界同一礦體中露天井下協同開采的先例,破解了急傾斜礦體多采場同步規模開采、深凹露天礦高陡邊坡風險防控、采空區塌陷涌水重大安全隱患等世界共性難題。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資源的開采效率,促進了采掘業的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
點評
國內鐵礦床70%為傾斜礦體,傾角陡、層位多、延深大,不利于多采場同時開采。半個世紀以來,國內一直沿用露天、井下單采場分期開采方式,開采效率低、規模小。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采技術,使地表塌陷范圍不隨井下開采深度的增加而擴大,解決露天和井下同時開采相互干擾的問題,為貧鐵礦規模環保開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