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礦石資源稅改推進受阻 行業規劃亟待率先出臺
2015/8/12 8:33: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鐵礦石資源稅改推進困難 需出臺行業規劃夯實改革基礎由財政部牽頭,工信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參與起草的鐵礦石資源稅改革方案,落實過程中遇到業內巨大阻力。瞭望智庫調研了鐵礦石資源稅改推進困難 需出臺行業規劃夯實改革基礎
由財政部牽頭,工信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參與起草的鐵礦石資源稅改革方案,落實過程中遇到業內巨大阻力。瞭望智庫調研了解到,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鐵礦企業又面臨進口礦石的挑戰,處境困難。專家認為,目前推進資源稅改革的“窗口期”尚未開啟,宜盡快出臺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夯實行業基礎,待時機成熟適時深化改革。
行業降稅訴求高資源稅推進受阻
我鐵礦行業遭遇進口礦石挑戰,三成企業停產,進口依存度創歷史新高。當下,國內鐵礦石行業正經歷著10年不遇的低谷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已從2014年初的130美元/噸,下降到目前的約62美元/噸,跌幅超過一半。由于價格跌破我大部分鐵礦石企業的成本價,自去年9月份起,國內鐵礦石企業產量和投資雙下滑,目前約三分之一的鐵礦停產。這導致我鐵礦石進口依存度在2014年達到78.5%的歷史新高,同比上升9.7%。
資源稅改革或增加鐵礦企業稅負。調研中,鐵礦石行業希望政府借推進鐵礦石資源稅的契機降低行業稅負,為企業騰挪出生存空間。不過,這與資源稅改革的大方向相悖。中國礦業企業協會副會長雷平喜等專家表示,資源稅改大方向是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通過加稅促進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在當前情況下,可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稅負。
與澳大利亞、巴西等富鐵礦國家相比,我國是貧鐵礦國家。與這些國家鐵礦企業平均60美元/噸的開采成本相比,我礦企平均開采成本達100美元/噸,處于先天劣勢,而稅負相對偏高的后天不足又加劇了這一劣勢。
根據當前政策,鐵礦石企業在資源稅上享受優惠,最初按規定稅率的40%繳納,在財政部2006年和2012年兩次調高后,目前征收比也只達到80%。即使在優惠下,我礦企稅負也是澳巴等國企業的五倍。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的數據,2013年我國32家大型礦山企業的總體稅負為25.09%,而澳、巴等國際大型礦山的稅負則為4%至5%。
瞭望智庫了解到,為留給企業騰挪空間,財政部在新近推行的煤炭資源稅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清理各地方與煤炭相關的行政性收費,而鐵礦石將基本依據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路徑推進。但相較于煤炭,鐵礦石行業的情況更加復雜,且收費在稅負的比重較小。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5.09%的稅負中,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占8%,所得稅和增值稅占14.44%,其他稅費僅占2.69%。“清費”并不能滿足其對“騰挪空間”的需求。
改革窗口期爭議 行業規劃亟待出臺
針對以上問題,行業及專家形成“降稅”與“推遲”兩種觀點。
中鋼協財務資產部副主任陳玉千與受訪的一線企業認為,可考慮將稅負“空間”騰挪更大些,不僅清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性行政收費,還宜相應降低一部分資源稅稅率。先將資源稅的征收比例下調到40%之后,再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認為,我國目前一些品位低的小礦山嚴重破壞環境,單純因鐵礦石行業處于低谷就整體降低稅負,違背了資源稅改革的初衷,會給資源稅改全面推進帶來障礙。可考慮暫緩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的推出,等行業走出低谷時再考慮啟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