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程“退一賠三”:或促進行業改革
2016/1/16 8:57: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月15日,針對近期有旅客遇到“已訂好機票,到機場卻顯示無票”的情況,攜程一方面確認,“這屬于極少數情況,概率低于萬分之二”,另一方面,該公司同時強調,“為了1月15日,針對近期有旅客遇到“已訂好機票,到機場卻顯示無票”的情況,攜程一方面確認,“這屬于極少數情況,概率低于萬分之二”,另一方面,該公司同時強調,“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權益,攜程已升級服務保障”。
具體來說,攜程強調,因攜程原因導致旅客“到場無票”,攜程將在20分鐘內為旅客重新預訂機票,保障旅客出行,“如原航班已無座位,則將盡力在20分鐘內提供解決方案,并給予賠付承諾。查明問題原因后,如果是人工差錯,向旅客退一賠一,如果是供應商違規,向旅客退一賠三”。
這是機票事件發生以來,攜程對外作出的最有誠意的一項承諾。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仍要看最終執行效果,但一份有誠意的承諾,至少會讓機票代理這個行業的“空氣”得到更好地凈化。
為何“到場無票”
網上訂機票,價格變動頻繁,服務良莠不齊,是困擾在許多旅客頭上的難題。比如,近期發生的“ttdz”及李淼的機票事件,雖然屬于供應商問題,但攜程作為平臺,也的確存在監管不力的責任。這也讓攜程近幾天陷入了負面輿論中。
為什么會出現“到場無票”的情況?
“攜程近兩年來曾數次向供應商發布公告,明確了哪些出票行為是禁止的。”攜程旅行網機票事業部CEO熊星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解釋稱,由于技術原因,部分供應商從航空公司獲得的特殊運價機票,并不需要錄入GDS全球機票分銷系統(民用航空運輸及整個旅游業的大型計算機信息服務系統),因此攜程無法實時監控到這些機票的票號狀況。
“攜程之前是通過人工抽查的方式,核驗票號狀況。少數供應商就抓住這一漏洞。”熊星對媒體解釋稱,“雖然這些只是極少數的現象,但卻給旅客出行造成了不良影響,屬于攜程在內部管理上的疏漏。”
承諾“退一賠三”
對此,攜程今日確認,此前自身系統無法自動監控部分供應商機票票號的情況,攜程已采用全部人工核驗的方式進行解決,可從源頭上杜絕供應商違規,減少人工差錯。
不止如此。攜程還稱,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權益,攜程已升級服務保障。
這其中,分為兩種情況。首先,因攜程原因導致旅客“到場無票”,攜程將在20分鐘內為旅客重新預訂機票,保障旅客出行。如原航班已無座位,則將盡力在20分鐘內提供解決方案,并給予賠付。其次,查明問題原因后,如果是人工差錯,向旅客退一賠一,“如果是供應商違規,向旅客退一賠三”。
“如單就力度說,‘退一賠三’確實體現了攜程在解決這類事情中的誠意。”一位從事OTA行業多年的人士認為,“比較來看,此前,各大OTA針對各類投訴,從沒有出現‘退一賠三’這樣的情況。比如,一些OTA曾強調‘先行賠付’,但就力度說,也沒有達到‘退一賠三’。”
再將目光比較到各類電商平臺。目前,主要的電商平臺都是遵守相關部門規定的諸如“7天內無理由退貨”或自身規定的“打假舉措”外,尚無“退一賠三”的標準出來。
促進行業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機票事件帶來的,不光是輿論上的危機和對客人的道歉,更是凈化自身平臺的一個好機遇——這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公司業績負責。
攜程的機票事件,是對整個行業“潛規則”的一次大曝光,也可能會使其他接入供應商的平臺進行改進和改良。也就是說,對于行業,“空氣”將凈化,消費者更將得益。
在上述OTA人士看來,攜程的現象非一家如此,也并非只有今天存在,而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之一。但現在,通過嚴厲的監管力度和“退一賠三”的舉措,將大大減少消費者在購票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的概率。而通過這次事件,反而會成為中國機票市場的“孫志剛事件”,成為推動行業改革的利器。
實際上,近期曝光的問題,不止在攜程的訂票平臺有,在其他平臺同樣存在。甚至,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存在倒賣積分的情況。這些積分原則上只能自己使用,但在實際出票過程中,卻被代理商“移花接木”,用在了他人身上。
民航專家綦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機票分銷渠道的多樣化和多元化,要真正管好代理人的壓力非常大。“從官方層面來講,機票代理商應該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管,但很多代理人現在已經變成了電子商務公司或者旅游產品公司,又不劃在它的管轄范圍。”于是局面就變成了大家都可以管,但是都管不好。
綦琦建議,此次事件給所有OTA提了醒,未來在監管上,除了制度監控外,還要在技術識別開發上下功夫。
1月15日,針對近期有旅客遇到“已訂好機票,到機場卻顯示無票”的情況,攜程一方面確認,“這屬于極少數情況,概率低于萬分之二”,另一方面,該公司同時強調,“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權益,攜程已升級服務保障”。
具體來說,攜程強調,因攜程原因導致旅客“到場無票”,攜程將在20分鐘內為旅客重新預訂機票,保障旅客出行,“如原航班已無座位,則將盡力在20分鐘內提供解決方案,并給予賠付承諾。查明問題原因后,如果是人工差錯,向旅客退一賠一,如果是供應商違規,向旅客退一賠三”。
這是機票事件發生以來,攜程對外作出的最有誠意的一項承諾。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仍要看最終執行效果,但一份有誠意的承諾,至少會讓機票代理這個行業的“空氣”得到更好地凈化。
為何“到場無票”
網上訂機票,價格變動頻繁,服務良莠不齊,是困擾在許多旅客頭上的難題。比如,近期發生的“ttdz”及李淼的機票事件,雖然屬于供應商問題,但攜程作為平臺,也的確存在監管不力的責任。這也讓攜程近幾天陷入了負面輿論中。
為什么會出現“到場無票”的情況?
“攜程近兩年來曾數次向供應商發布公告,明確了哪些出票行為是禁止的。”攜程旅行網機票事業部CEO熊星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解釋稱,由于技術原因,部分供應商從航空公司獲得的特殊運價機票,并不需要錄入GDS全球機票分銷系統(民用航空運輸及整個旅游業的大型計算機信息服務系統),因此攜程無法實時監控到這些機票的票號狀況。
“攜程之前是通過人工抽查的方式,核驗票號狀況。少數供應商就抓住這一漏洞。”熊星對媒體解釋稱,“雖然這些只是極少數的現象,但卻給旅客出行造成了不良影響,屬于攜程在內部管理上的疏漏。”
承諾“退一賠三”
對此,攜程今日確認,此前自身系統無法自動監控部分供應商機票票號的情況,攜程已采用全部人工核驗的方式進行解決,可從源頭上杜絕供應商違規,減少人工差錯。
不止如此。攜程還稱,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權益,攜程已升級服務保障。
這其中,分為兩種情況。首先,因攜程原因導致旅客“到場無票”,攜程將在20分鐘內為旅客重新預訂機票,保障旅客出行。如原航班已無座位,則將盡力在20分鐘內提供解決方案,并給予賠付。其次,查明問題原因后,如果是人工差錯,向旅客退一賠一,“如果是供應商違規,向旅客退一賠三”。
“如單就力度說,‘退一賠三’確實體現了攜程在解決這類事情中的誠意。”一位從事OTA行業多年的人士認為,“比較來看,此前,各大OTA針對各類投訴,從沒有出現‘退一賠三’這樣的情況。比如,一些OTA曾強調‘先行賠付’,但就力度說,也沒有達到‘退一賠三’。”
再將目光比較到各類電商平臺。目前,主要的電商平臺都是遵守相關部門規定的諸如“7天內無理由退貨”或自身規定的“打假舉措”外,尚無“退一賠三”的標準出來。
促進行業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機票事件帶來的,不光是輿論上的危機和對客人的道歉,更是凈化自身平臺的一個好機遇——這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公司業績負責。
攜程的機票事件,是對整個行業“潛規則”的一次大曝光,也可能會使其他接入供應商的平臺進行改進和改良。也就是說,對于行業,“空氣”將凈化,消費者更將得益。
在上述OTA人士看來,攜程的現象非一家如此,也并非只有今天存在,而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之一。但現在,通過嚴厲的監管力度和“退一賠三”的舉措,將大大減少消費者在購票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的概率。而通過這次事件,反而會成為中國機票市場的“孫志剛事件”,成為推動行業改革的利器。
實際上,近期曝光的問題,不止在攜程的訂票平臺有,在其他平臺同樣存在。甚至,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存在倒賣積分的情況。這些積分原則上只能自己使用,但在實際出票過程中,卻被代理商“移花接木”,用在了他人身上。
民航專家綦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機票分銷渠道的多樣化和多元化,要真正管好代理人的壓力非常大。“從官方層面來講,機票代理商應該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管,但很多代理人現在已經變成了電子商務公司或者旅游產品公司,又不劃在它的管轄范圍。”于是局面就變成了大家都可以管,但是都管不好。
綦琦建議,此次事件給所有OTA提了醒,未來在監管上,除了制度監控外,還要在技術識別開發上下功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