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自行車行業總體區域結構特征分析
2016/9/11 10:56: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行業區域結構總體特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自行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歷了炙手可熱的鼎盛時期。然而進入20世紀以來,行業趨于成熟,發展進入瓶頸。尤其是最近十年,自行車產業內部形成了太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一、行業區域結構總體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自行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歷了炙手可熱的鼎盛時期。然而進入20世紀以來,行業趨于成熟,發展進入瓶頸。尤其是最近十年,自行車產業內部形成了太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
(1)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行業內專業化分工、產區集聚仍需繼續深化。以天津為例,眾多自行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分散在不同城區。上海也是如此,生產鳳凰牌自行車的幾個分廠之間相距車程要幾個小時,物流、倉儲、資源配置尚未達到最優化狀態,有必要繼續發展相對集中的自行車產業園區,進一步細化分工。
(2)行業缺少自有品牌
行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缺乏通暢渠道。自行車行業出口產品80%以上為國外定牌生產,其余不到20%的產品雖以自有品牌出口,但主要通過超市進行銷售,產品以小輪車為主,很難提升檔次和附加值。
(3)行業盈利狀況不理想
國內市場呈緩慢下滑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消費以普通代步自行車為主,用于運動、休閑、競技器材的中高檔自行車尚未普及,自行車環保、節能、健康的優點也未得到充分宣傳;同時,近年來,社會上偷盜自行車的現象加劇,影響了國內消費者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自行車產品的購買。
出口繼續穩定增長,但空間有限。意大利、德國、中國臺灣等在高檔產品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國等發展較快,在中低檔產品市場與我國同類產品競爭激烈。
行業平均利潤僅較低。面對激烈競爭,在無法發掘更深層的核心競爭力之前,行業只能靠價格和數量擴張取勝,不僅影響了自身利潤和研發投入,而且增加了引發國際貿易糾紛的風險。
二、行業區域集中度分析
目前,我國兩輪腳踏自行車的產量集中在華北和華東兩片區域,占比分比為47.70%和38.87%
2015年1-10月我國兩輪腳踏自行車行業產量區域集中度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