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預測及行業發展趨勢
2017/2/19 10:31: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從傳統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向中低收入人群及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傳統消費金融主要專注于買房、購車等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且用戶大部分為凈值較高人群,對學生、農民、藍領等收入較低人群則覆蓋較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從傳統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向中低收入人群及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傳統消費金融主要專注于買房、購車等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且用戶大部分為凈值較高人群,對學生、農民、藍領等收入較低人群則覆蓋較少。隨著近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征信技術的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向大眾的日常生活快速滲透,目前正在向大學生、藍領群體等以及3C數碼產品、旅游、餐飲等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
我國住房貸款占消費性貸款之比為75%,居民消費信貸占比遠低于國外平均水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消費性貸款規模達到15.38萬億,2015年達到約18.96萬億,基本維持20%以上的年復合增速。國內居民消費信貸占總的全國信貸之比為20%,其中有將近75%是住房貸款,除去房貸和車貸后居民消費信貸占比僅5%,遠低于國外成熟市場平均30%的比例。預計未來隨著人群代際的變遷、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下、消費觀念轉變、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不斷豐富下,國內居民消費信貸(除房屋貸款)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國內消費信貸余額接近20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居民消費貸款中住房貸款占比接近27%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短期消費信貸情況來看,2015年我國個人短期消費貸款約為4.1億元,同比增長26.2%,占總消費支出之比達到15.5%。而美國的消費信貸占消費支出之比遠超我國水平,近年穩定在27%左右。在過去幾年內,無論是信貸結構還是消費模式上,我國消費信貸滲透率都以線性方式快速上漲(在2008年我國短期消費信貸僅占7.3%),且預計在未來5年左右有望達到美國的水平,總體來看我國的短期消費信貸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短期消費信貸規模及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短期消費信貸占比快速提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市場逐漸放開,消費金融政策積極信號不斷釋放。從政策層面來看,2016年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來P2P爆發出來的重大風險使得監管已經迫在眉睫。與2015年兩會中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相比,2016年兩會提議更多趨向行業立法和政策監管。在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力鼓勵消費金融的發展則成為另一個主旋律。在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消費金融的市場準入,2015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訓新供給動力指導意見》,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范圍推廣到全國,從最高層面為消費金融釋放出了巨大的積極信號與政策紅利。
消費金融行業政策變化路徑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互聯網消費金融已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電商消費金融占比迅速攀升。2013-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進入2015年,政策試點擴大范圍、央行開放征信牌照、從互聯網巨頭到新興創業公司都開始布局消費金融。市場也延續過去兩年的強進發展勢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僅為60.0億元,2014年交易規模則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或突破兩千億元。同時從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結構來看,自2014年始,電商生態的消費貸款占比迅速增加,預計未來將占據互聯網消費貸款的主導地位。
國內互聯網消費金融規模呈爆發式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消費金融貸款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與國內蓬勃發展的消費金融市場對應得是,目前牌照資源主要掌握在銀行相關的消費金融公司手中。截至2017年2月,有20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正式牌照,由銀行主導的有16家,參股2家。此外,正在籌備中的消費金融公司有13家,銀行系占12家。同時,目前包括京東、宜信、錢包金服、拉卡拉、萬達、唯品會等在內的公司均在積極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消費金融持牌公司情況(20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垂直化發展是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又一趨勢,垂直化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即行業垂直化和用戶垂直化。從行業垂直化的情況來看,消費金融橫跨眾多產業,如汽車、旅行、教育、數碼、家電、加劇、房產等,各領域之間的生產經營模式,產業鏈格局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這對消費金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單一細分領域的耕耘、實現差異化定位也更加適合中小消費金融企業的發展。
從垂直人群來看,在8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時,90后大學后以及年輕藍領人群兩股新的消費力量正在形成。90后因成長環境的不同,在消費上更加前衛和沖動,消費品類多為中高端商品和服務型商品,同時年輕藍領人群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也逐漸由低端商品向中高端商品轉移。兩種人群雖然消費目的不同,但大多都存在資金周轉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傳統消費金融機構為這兩類人群提供的消費金融服務極少,而許多新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則把目標定位在這些群體,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年輕藍領消費金融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