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煤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2017/3/31 10:2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傳統煤化工空間相對有限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并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煤化工是相對于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而言的,從理論上來說,1、傳統煤化工空間相對有限
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并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煤化工是相對于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而言的,從理論上來說,以原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通過石油化工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也都可以以煤為原料通過煤化工工藝生產。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中國的能源結構表現為煤炭資源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相對較少。 2015年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145億噸,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3.3%,位居世界第三。以需求量最大的動力煤為例,我國常年動力煤需求缺口低于1%,基本可以自給自足;與之對應的是原油和天然氣不斷上升的對外依存度。客觀地說,煤炭作為中國主要一次能源還將長期保持。
主要地區、國家一次能源結構比較
我國原油及油品對外依存度
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
發展煤化工既是發揮我國煤炭資源優勢、 化解煤炭過剩產能、 對煤炭資源的高效利用,也將是對石油化工的有益補充,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根據中煤協的數據: 2015年1至9月,我國煤炭消費約29億噸,同比下降4.6%:其中,電力、鋼鐵、建材行業同比分別下降6.1%、 3.4%和8.4%,而化工行業耗煤1.9億噸,同比增長9.9%。
煤化工用煤量占比
煤化工產品鏈
煤化工的產物通常包括:焦炭、合成氨(氮肥等)、電石、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焦炭、合成氨、電石屬于傳統煤化工產品,同時也是現階段我國煤化工行業是最主要的產品。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則屬于現代煤化工產品, 目前在我國屬于高速發展階段。
傳統煤化工需求空間有限。 傳統煤化工技術發展早且較為成熟。我國傳統煤化工產品生產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焦炭、電石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產量的32%、28%、 58%、 93%。但同時,由于傳統煤化工產品有很強的同質性,各產品都有出現過階段性的供大于求的狀態,突出表現為結構性過剩。
焦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鋼鐵工業的需求。盡管中國鋼鐵消費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會增加,但隨著社會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此輪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尤其是鋼鐵、機械、化工、有色等行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及循環經濟的深入,各行業焦炭消費的單耗或者總量將會日趨下降,中國焦炭行業發展和焦炭生產結構將逐漸趨于穩定。
合成氨方面,中國氮肥消費量已經進入穩定的平臺期,增加與抑制化肥需求的因素相互作用,未來化肥需求增長緩慢。中國利用世界7%的耕地消費了全球近35%的化肥,單位農業面積化肥的使用量和密度已達到很高程度,增產增效空間不大,直接限制了合成氨需求擴張的空間。
中國焦炭消費量變化情況
中國合成氨產量
2013年1月19日,超過130個國家的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達成了全球首個《水與汞污染防治公約》。公約規定,各國同意在2020年之前,禁止一系列含汞產品的生產和貿易。中國汞的總需求量占全球汞需求量的30%-40%,居全球首位;全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中汞的使用量占全國汞消耗量的60%。這預示著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行業將會成為受《水俁公約》影響最大的行業:如果不能用無汞觸媒或低汞觸媒替代現在的高汞觸媒,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將難以生存下去。
2、新型煤化工產品需求缺口巨大
和傳統煤化工產品不同,現代煤化工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替代石油化工產品,潛在市場容量巨大。烯烴的代表產品為乙烯和丙烯。乙烯、丙烯是有機化工中最重要的兩種產品,下游用途十分廣泛,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塑料、管材、家用電器、汽車、有機溶劑等,整體需求增速與宏觀經濟增速高度相關。
乙烯、丙烯主要衍生物下游應用
2016年中國單體乙烯需求量為1919萬噸,需求的增長率在7.9%左右,進口占比約為8.5%。除單體烯烴外,我國還大量進口聚烯烴等烯烴衍生品。主要原因在于:乙烯、丙烯單體運輸難度較高(運輸需要用到壓縮機和深冷設備);且國內部分聚烯烴產品為普通級別原料,難以滿足部分高性能材料的要求。據估計,中國對乙烯、丙烯單體的潛在進口依賴度接近45%。目前中國人均聚乙烯、聚丙烯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推進,未來幾年的需求增速仍有望增長。
無論是單體需求增長率8%所帶來的市場,還是未來潛力巨大的進口替代市場,我國的烯烴制造產業確實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煤制烯烴市場需求方面享有巨大優勢。
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戰略物資,我國乙二醇主要用于生產聚酯、防凍液、炸藥、不飽和樹脂以及黏合劑、油漆溶劑、耐寒潤滑油、表面活性劑和聚酯多元醇等產品。 2015年中國乙二醇的表觀消費量為1275萬噸,增長率為8%左右,消費量中進口占比68%。 除此以外, 我國天然氣的基本供需格局也是供不應求,國內天然氣產量難以滿足迅速增長的消費量,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天然氣: 2016年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超過35%。
中國天然氣供需變化情況
石油作為最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國對其需求量巨大。但是,中國石油儲量極少,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不到1.5%, 2016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結到達64%左右;根據國家能源局預測2020年國內石油需求為6.1億噸,屆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8%。
3、環評成為煤化工投資建設的關鍵節點
按照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 煤化工項目需要先獲得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即發改委所謂的“路條” ,后才能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獲得路條后,項目還需獲得一系列政府支持文件, 包括:環評、 安評、能評等。各部分評審均實行網上并聯審批,其中環評是最為關鍵的一環。環評等評審通過后,企業匯總文件向發改委(年產超過2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或省級政府(新建煤制烯烴、甲醇項目) 再次申請,最終核準開工。
煤化工項目審批流程
但是,在之前的項目建設過程中,該審批程序缺乏嚴肅性,導致未批先建普遍存在:很多項目在拿到發改委路條后就開始項目建設。例如,直到2014年9月才獲得核準的兗礦榆林煤制油項目,早在2006年就獲得了“路條”, 2014年核準之前已建大半。
2016年9月,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正式施行。 與舊《環評法》相比,新《環評法》修改了九大項內容,尤其是對頻繁發生的環評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收嚴了處罰措施。隨著新《環評法》的落實和網上并聯審批對審批環節的加速作用,后期上馬的煤化工項目的各項招標工作大概率都會等到環評通過之后再進行,環評成為煤化工項目建設的關鍵節點。
4 、政策加碼, 煤化工產業迎來轉機
煤化工作為新興產業,在過去的兩個“五年計劃周期”內經歷了發展的高峰和低谷:“十二五”前期,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大環境和政策面的推動下,煤化工行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與增長; 2014年、 2015年受環評收緊、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行業迅速進入冷淡期; 2016年“十三五”開局元年,環評又出現放開的跡象。
2016年通過環評的煤化工項目
在具體的政策規劃中, 2016年也出現了大量利好政策,其中:《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幾大文件明確了中國發展煤化工的基本戰略,并特別對新型煤化工產業審批方式進行了調整。
2016年煤化工部分政策
相關政策的變化明顯可以看出審批政策有放松的趨勢, 隨著國家對煤化工行業認識的逐步深入,行業發展將進入理性發展期,從《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十三五”規劃》可見一斑。該規劃為《國家“十三五”能源規劃》下設的十四個專項規劃之一,是首個國家層面的煤炭深加工產業規劃,對于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十三五”規劃》 主要內容
2016年4月發布的《現代煤化工“十三五”發展指南》則強調了大型煤化工產業基地的建設和煤化工行業的規劃目標。《指南》要求:統籌考慮區域資源供給、環境容量、生態安全、交通運輸、產業基礎等因素,結合國家大型煤炭基地,在內蒙古、新疆、陜西、寧夏等地重點建設六大煤化工基地。
煤化工項目地理分布(包括投產、在建、擬建)
《指南》還規劃:到2020年,將形成煤制油產能1200萬噸/年,煤制天然氣產能200億方/年,煤制烯烴產能160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產能800萬噸/年。我們統計了截止2016年底我國以上項目的產能建設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對標《指南》中的規劃產能,在產業環境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十三五期間煤化工行業不會有大規模的產能新建,這階段主要的目標是示范工程的升級建設和相關技術的突破。
從目前看整個“十三五”的政策環境就是,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審批權下放地方,未來將由市場和經濟性主導;而煤制油煤制氣由國家推動示范建設。 我們認為,未來將是政策理性加碼,油價引導煤制烯烴、 乙二醇經濟性,政府恢復煤制油、氣示范升級的大格局。
產能建設情況與《指南》規劃產能比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