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電網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18/3/29 17:56: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累計投資超過1.2萬億元,國內電網規?傮w實現翻番,我國電網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6.1萬億元,比“十一五”增長88.3%,其中電網投資2.9萬億元“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累計投資超過1.2萬億元,國內電網規模總體實現翻番,我國電網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6.1萬億元,比“十一五”增長88.3%,其中電網投資2.9萬億元、占48%,“十三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7.1萬億元,比“十二五”增長16.4%,其中電網投資3.5萬億元,占49%。從實際完成情況看,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電網總投資額分別為3,687億元、3,661億元、3,856億元、4,119億元、4,640億元和5,426億元,電網投資額整體呈持續穩步增長,在近年來呈加速態勢。
近年來,為了實現電力減排和清潔生產,降低電力輸送損耗,全面優化電力生產、輸送、消費全過程,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提出了智能電網建設規劃。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我國的智能電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網架為基礎,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個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的現代電網。智能電網的建設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規劃試點階段(2009—2010年),主要是就智能電網所包含的各個環節智能化建設內容,開展關鍵性、基礎性、共用性技術研究工作,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進行技術和應用試點,全面積累實踐經驗,為下一階段建設奠定基礎。第二階段為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年),將初步形成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水平明顯提升,滿足大規?稍偕茉唇尤牒洼斔。智能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智能電能表廣泛應用,電網智能化達到較高水平。第三階段為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年),將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智能化關鍵技術和設備得到廣泛應用,通信和信息平臺全面建成,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以及調度環節基本實現全面智能化,國家電網整體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有效促進電力系統運行效率、電網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全面提升。
2009—2020年間,國家電網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總投資約為3,841億元,其中第一階段的投資額為341億元,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投資額均為1,750億元。每個階段內,智能電網各個環節的投資額如下表所示:單位:億元
不同環節第一階段投資額第二階段投資額第三階段投資額合計投資額合計投資比例發電環節62825601.60%輸電環節22911252396.20%變電環節1736536674819.50%配電環節5638045689223.20%用電環節1015795051,18530.80%調度環節3362521463.80%通信信息平臺10624422157114.90%合計3411,7501,7503,841100.00%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上表可以看出,用電環節的投資額占智能電網投資的比重最高,達到了30.8%,用電環節的投資將主要用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以實現電網企業與電力用戶的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雙向互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用電信息的精確計量,另一方面是用電信息的傳輸。報告中指出,目前用電環節最大的問題是“公司智能雙向互動服務平臺還沒有建立,與電力用戶的雙向互動服務還沒有開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用電服務系統等技術支持系統有待建設與完善;智能用電小區/樓宇、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及儲能等關鍵技術需要深入研究;智能化計量裝置的檢測與管理、新興智能用電設備的檢測還沒有開展;智能用電相關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由此可見,未來在用電信息精確計量和用電信息傳輸方面,整個行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用電信息的計量主要是通過電能表來實現,目前我國電網中安裝的電能表包括了機電式電能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其中電子式電能表的核心部件為電能計量芯片,電能計量芯片的應用使電子式電能表比機電式電能表在整體性能上獲得了大幅提升,同時在功能上也得到了擴展。
具體而言,在可靠性方面,電能計量芯片保證精度長時間不變,無需輪較,不受安裝、運輸影響;其次,在準確度方面,電能計量芯片具有寬量程、寬功率因數、啟動靈敏等優勢;再次,在功能方面,電能計量芯片的功能集成可以實現集中抄表、多費率、預付費、防竊電、雙向計量等功能;最后,在性價比方面,電能計量芯片的性價比高,同時可以預留擴展功能。由于電子式電能表在計量精度、可靠性、功能以及性價比方面都優于傳統的機電式電能表,因此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推進,現有的機電式電能表將逐步更換為電子式電能表。用電信息的傳輸可以通過電力線載波通信、無線公網或光纖專網等方式實現,其中電力線載波通信是指以電力線為信息傳輸媒介,信號經過載波調制技術,實現在電網各個節點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該技術依托電力線網絡,覆蓋范圍廣,不需要重新布線,具有施工、運行成本低等優勢,是我國目前智能電網用電信息傳輸的首選技術。電力線載波通信產品包括載波電能表和集中器,其中核心元器件為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能夠使得在電力線上的用電器實現雙向通信,是實現電網企業與電力用戶信息互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智能小區、電力用戶需求側管理的重要手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