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在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發言
2021/11/26 10:55:11 來源:光明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11月25日在廣州舉行。聚力·深耕·破圈——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在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發言。原標題: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在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發言
聚力·深耕·破圈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在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發言
光明網訊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11月25日在廣州舉行。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出席開幕式。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視頻方式出席并致辭,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并致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新華社總編輯傅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致歡迎詞。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主持開幕式。
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由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委網信委主辦,以“發展與秩序: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網絡內容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推動網絡媒體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銳意守正創新,積極投身網絡內容建設火熱實踐,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王慧敏出席主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題為《聚力·深耕·破圈》。他強調,要守底色創亮色,做聚合人心的“筑夢人”;以質量促流量,做深耕內容的“實干家”;用活力強實力,做擴大主流的“破圈者”。
附演講全文:
聚力·深耕·破圈
——在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發言
冬日的花城,處處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聽了剛才各位領導的發言,我覺得,咱們的會場也同樣是熱浪滾滾!
好多年沒來廣州了,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近年來,珠江水質有了明顯改善,清流澆灌下的嶺南風光,與往昔相比,更是美不勝收。
川流不息的互聯網,不也正如浩浩湯湯的珠江嗎?它不缺豐沛的水量,但是,唯有涵養好這泓盈盈清流,才能成就造福于民的“幸福之源”。
就像本屆論壇所倡議的,我們不僅要有大流量,更要澎湃正能量!
如何澎湃正能量?光明日報及旗下新媒體,作了一些探索。我借這次機會,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是守底色創亮色,做聚合人心的“筑夢人”
有這樣一句格言:“如果一塊表走得不準,那它走的每一秒都是錯的。”
的確,如果連基本的政治方向都把握不準,又怎去奢談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黨中央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深入體察世情、國情、黨情、民情,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讓網絡空間成為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譬如,近期,中宣部集中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光明日報全媒體配發“關銘聞”等評論文章,頻頻位居微博、抖音等平臺熱度榜首,上億網友熱議點贊。業界評價:主旋律奏響最強音、正能量激發大流量,光明日報造就了一個好范例。
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一個信念:要時刻把握好“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守正”是我們必須永遠堅守的“底色”,無論媒體生態怎么變,黨性原則不能變。“創新”是為了給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增色”。增色的出發點,只能是強化底色,而不能摻入雜色,更不能讓信仰失色,讓思想變色。
二是以質量促流量,做深耕內容的“實干家”
曾幾何時,流量橫掃一切,網絡媒體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傾向:有一驚一乍的“標題黨”,有抄來抄去的“搬運工”,有移花接木的“小裁縫”……
新聞媒體辦得如何,受眾是真正的“閱卷人”。他們終將會把泡沫喧嘩蕩去,大浪淘沙過后,你會發現:在春天里揮霍夏天,再風致的花朵也結不出飽滿的果實。
我們常問:流量的密碼是什么?現實表明,流量本沒有什么密碼,如果非要找到一個密碼,那就是“躬身實干,深耕內容”。
堅持“內容為王”,光明日報新媒體形成了“以精對新、以深對淺、以準對快、以穩對變”的新聞理念,推出的“奮斗青春 無悔抉擇”“說說我家的小康故事”等專欄,在內容上力求真實準確,觀點上力求深度權威、效果上力求貼近群眾,單社交媒體閱讀量,就超過了2億,真正做到了讓重點成為熱點、讓質量帶來流量、讓深度煥發熱度。
三是用活力強實力,做擴大主流的“破圈者”
全媒體時代,傳播方式日趨多樣,主流價值的傳播,要做到行穩致遠,既需要雄壯豪放的“鐵綽板”,也需要溫婉低吟的“紅牙板”;既需要理直氣壯,也需要剛柔相濟;既需要旗幟鮮明,也需要潤物無聲。
我們深知,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主流價值真正“破圈”。
我們正在探索話語體系的“破圈”:“中國好手藝”“曬曬咱的國之重器”等策劃,旨在用小角度講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題目,用好文筆活泛題材。
我們正在探索傳播渠道的“破圈”:創立一系列新媒體品牌,上線光明日報客戶端4.0版,打造“光明號”內容數據聚合分發平臺,不斷開拓新技術、新渠道。
我們正在探索新聞人的“破圈”:大力提升記者的操守、學養,強化思想內涵、注重文化傳承、關心學人吁求、引領社會風尚。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新時代的藍圖已經繪就,民族復興的進程大幕方張。作為一名新聞輿論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艷、月更圓;我們有義務,讓風更正、心更齊、情更暖、勁更足;我們有信心,讓夢更近、路更寬、人更富、國更強……
要做到這一切,就需要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澎湃著催人奮進的正能量!而這,有賴于你我共同努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