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支持3D打印發展產業化進程加速
2018/2/26 9:26: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7年3D打印產業繼續快速發展,在這一年當中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8項對3D打印的支持政策,共涉及的國家部門多達23個。目前,國內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和企業&l2017年3D打印產業繼續快速發展,在這一年當中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8項對3D打印的支持政策,共涉及的國家部門多達23個。目前,國內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小而零散,各自為戰”,3D打印的產業化還需一個漫長過程。
在2018年1月CES展會上,寶麗來推出四款新型桌面級3D打印機,將在北美地區上市,此舉再次將人們的眼球帶至備受關注的3D打印技術上來。
3D打印技術指的是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系統,利用激光束、熱熔噴嘴等方式將金屬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細胞組織等特殊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最終疊加成型,制造出實體產品。
一、政策陸續出臺,支持行業發展
目前,全球3D打印技術還在發展初期階段,各國都在爭先發展該項技術,力圖占領產業制高點。對應地,我國政府對于3D打印技術的支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對3D打印技術大概投資了兩三千萬元,隨后在3D打印技術上的投入逐漸減少,直到2012年才又重視起來。近幾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3D打印產業的發展。2017年3D打印產業繼續快速發展,在這一年當中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8項對3D打印的支持政策,共涉及的國家部門多達23個。
二、3D打印產業鏈尚在成長初期
3D打印產業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發展初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階段,3D打印的產業鏈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具體來說,在發展初期,即3D打印技術應用推廣的起步階段,無疑市場將會給3D打印服務提供企業較快地帶來收益。因為在應用推廣初期,本質上是一個創造市場的過程。3D打印產業下游企業出于風險的考慮,不會貿然采購打印設備來改變已有的制造流程。因此,需要3D打印服務提供企業給予直接的材料制造服務外,還需要CAD模型輔助設計服務等配套增值業務,從而讓下游企業逐漸將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并順利地渡過轉型期,同時切實地感受到3D打印技術給生產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增加。
從長期來看,3D打印產業進入成熟期后,整條產業鏈的分工會更加合理、專業、精細化,專業材料供應商和專業3D打印技術服務企業會出現,產品模型設計服務會獨立地呈現或向下游企業轉移。同時還會出現為3D打印產業提供后續支持服務的第三方檢測檢驗、金融、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平臺。
總的來說,在產業成熟期,一條完整的3D打印產業鏈應該包括:(1)上游:專業材料供應商、3D打印技術設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數字化技術提供商、耗材提供商、專業設計機構、3D打印設備經銷商、3D打印整合服務提供商等;(2)下游:民用消費、工業設計和航天軍工、服裝、汽車、船舶、醫療器械制造等領域;(3)后續服務支持平臺:第三方檢測檢驗支持、金融支持、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平臺。
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鏈中游存在的主要企業提供包括材料供應、設備制造和打印服務在內的整合服務。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鏈的各環節會產生專業化的分離,比如演化出專業的材料供應商、設備制造商和打印服務商等。而且,我國3D打印產業鏈上下游還處于發展、探索階段。一方面,3D打印產業鏈上游還處于發展階段。雖然塑料、尼龍、部分金屬等可以作為打印介質,但是打印介質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再者,3D打印技術還不是十分的成熟。另一方面,3D打印產業鏈下游還不是十分明確。目前3D打印已經應用到汽車、航空、醫學等領域,但范圍還是有限。如何擴大3D打印在日常生活的應用領域,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
三、3D打印產業發展面臨問題較多
目前,國內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小而零散,各自為戰”,3D打印的產業化還需一個漫長過程。在3D打印的起步階段,中國只有幾所大學在進行研發,產業整體缺乏創新力,而且研發集中在設備上,材料和軟件卻跟上形成配套,前瞻認為短板的存在限制了整個產業的齊頭并進與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