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出臺通用航空分類管理新政
2018/8/2 10:36: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從民航局獲悉,《關于通用航空分類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于近日引發,從法規標準、人才隊伍、監管機制、服務平臺4方面推動構建通用航空分類管理體系,以破除體制機從民航局獲悉,《關于通用航空分類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于近日引發,從法規標準、人才隊伍、監管機制、服務平臺4方面推動構建通用航空分類管理體系,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通航服務保障能力。根據《意見》,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成與通航發展起步階段相適應、有別于公共運輸航空服務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分類監管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的發展目標。
《意見》明確,要創建通用航空標準制度體系,從法律、法規、規章各層次全面梳理涉及通航領域的航空器、人員、經營、機場、事故調查等各環節修改完善法規,剝離簡單套用公共航空運輸方式管理的內容,建設獨立的符合通用航空特點和規律的法規體系;加快修改或廢止對通航要求過高的各類規范性文件,鼓勵行業協會分類制定通航生產、娛樂和消費應用領域的標準和規范,制定新興業態服務標準。
《意見》還提出,要做實通用航空監管機制。做好分類管理,建立基于公眾利益和運行風險的分類監管機制,重點管控載客類飛行,由“事前審批”向“事后監管”轉變,簡化、放寬非載客類企業準入條件;做好企業評價,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企業評價工作,分類培育通航示范企業,加大對失信和違章的處罰;做好機場、空管、航油、航材等服務保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通航市場競爭;做好督察督辦,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工作。
另悉,我國還將搭建通用航空服務平臺,完善監管手段,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通航地面和空中活動監視和追蹤能力。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新政對通航將起到較大推動作用,未來實施后,有助于簡化審批流程,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