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領域國家及各地方政策匯總一覽
2018/12/27 10:36: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層面的政策 各地市政策 各地政策都是跟隨著國家政策的進度而隨之出臺的,在了解過國家層面的政策之后,下面我們對各地市的一些人工智能政策進行簡單梳理! 〗刂聊壳,縱國家層面的政策
各地市政策
各地政策都是跟隨著國家政策的進度而隨之出臺的,在了解過國家層面的政策之后,下面我們對各地市的一些人工智能政策進行簡單梳理。
截至目前,縱觀在中國各省市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安徽、吉林、貴州等20多個省市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而其他省地市則是零散的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政策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或項目工程。
北京市
2017年10月,北京市正式印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中關村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全球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創新主體協同發展的創新生態;
2017年12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創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標志性成果。
上海市
2017年11月,上海市印發《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其中智能駕駛產業規模達300億元,智能機器人規模達200億元,智能硬件產業規模達200億元,智能軟件產業規模達200億元,智能核心芯片產業規模達200億元,應用于工業和消費電子的高端智能傳感器實現產業化突破,填補國內空白。到2030年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浙江省
2017年12月,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22年建設成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引領區,形成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0億元以上。
江蘇省
2018年5月,江蘇省印發《江蘇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平臺,加快發展人工智能軟件產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硬件產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服務型企業。
安徽省
201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
天津市
2018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項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研制一批重大基礎軟硬件產品,攻破100項關鍵共性技術及“殺手锏”產品,3至5個關鍵領域進入國家布局。培育人工智能科技領軍企業10家。建設2至3家國家級或部委級創新平臺。
吉林省
2018 年 1 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到2030年形成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人工智能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高度融合。
貴州省
2017年10月,《智能貴州發展規劃(2017-2020年)》發布,指出到2020年實現智能貴州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初步建立智能貴州發展框架,初步形成智能應用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創建全國智能制造基地和智能應用示范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標。
其余省市
在全國其他各省市的相關政策里,也或多或少都提及了人工智能,但重視程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