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辦醫新政解讀:民營醫院能否享受醫保報銷?
2019/6/13 10:36: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社會辦醫可享受稅收優惠、醫保定點申請等待時間縮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0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社會辦醫可享受稅收優惠、醫保定點申請等待時間縮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0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送出政策“大禮包”,鼓勵支持社會辦醫發展。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今日(6月12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介紹,近年來,社會辦醫取得長足進展。但與公立醫院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意見》明確,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各地在新增或調整醫療衛生資源時,首先要考慮由社會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社會辦醫可享受稅收優惠,各類醫療機構進入醫保定點限制條件也將減少。
政策“大禮包”有哪些內容?
營利性社會辦醫享受稅收優惠、支持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開展各類合作
為促進社會辦醫,《意見》推出了一批鼓勵支持政策。
王賀勝從6個方面概括,一是加大政府支持社會辦醫力度。各地在新增或調整醫療衛生資源時,首先要考慮由社會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在安排國有建設用地年度供應計劃時,本地區醫療設施不足的,要在供地計劃中落實并優先保障醫療衛生用地。按照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支持向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營利性社會辦醫,可按規定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二是推進“放管服”,簡化準入審批服務。各地出臺優化社會辦醫跨部門聯動審批實施辦法。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管理控制及評價體系。在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
三是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各地完善醫聯體網格化布局,支持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開展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支持和規范醫師多機構執業。
四是優化運營管理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校驗醫療機構時,重點審查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社會辦醫與公立醫療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參與職稱評審。醫學類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的選擇堅持公開平等擇優原則,不得對醫療機構的性質進行限制。
五是完善醫療保險支持政策。各類醫療機構均可自愿提出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申請,不得將舉辦主體、經營性質等作為前置條件。支持社會辦醫之間通過“互聯網+”開展跨區域醫療協作。鼓勵商業保險機構與社會辦醫聯合開發多樣化、個性化醫療保險產品。
六是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嚴格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對嚴重失信主體依法實施行業終身禁入。支持行業組織完善行業標準,開展醫療質量、服務能力等評價。
民營醫院、診所優秀醫生短缺怎么解決?
加強新生醫師隊伍培養、嘗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眼下,社會辦醫發展面臨著人才短缺的難題,尤其是缺乏優秀醫生。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回應說,優秀醫生短缺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面臨的問題,在基層和社會辦醫中表現尤為突出。
他表示,國家衛健委已經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加強新生醫師隊伍的培養。此前,國家衛健委會同教育部下發一系列文件,發展醫學教育,培養專科人才。推進醫師資格考試制度的改革,優化考試報名條件,促進醫學院校更加高質量辦學,保證醫師基本素質。
同時,為提高現有人才水平,適應多層次辦醫的需求,嘗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014年以來已經招收了48萬醫生。
另外,為促進醫師向基層和社會合理流動,2014年,下發關于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管理文件,科學配置醫師多點執業,把醫師執業的機構注冊變成了區域注冊。
“到2018年,在多機構執業的醫師已經達到了16萬人,這16萬人當中相當一部分都到了社會辦醫的醫療機構,給社會辦醫人才保障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張宗久說。
到民營醫院、私立診所看病,能否享受醫保報銷?
社會辦醫機構運營三個月即可提出醫保定點申請,評估時間不超過三個月
在非公立醫院看病能否醫保報銷,是不少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要優化醫保定點前置條件,縮短申請等待時間。社會辦醫機構正式運營三個月后即可提出定點申請,定點評估完成時限不得超過三個月等具體要求。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說,將指導地方嚴格執行有關政策,重點為社會辦醫機構申請醫保定點提供寬松的環境。壓縮定點申請、專家評估、系統改造等過程的時間,為社會辦醫申請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提供便利。
同時,完善醫保定點管理機制,研究完善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協議管理辦法及相應的經辦規程、協議范本。
此外,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開展醫保信用管理,完善基于大數據的醫保智能監控體系,提升智能監控質量,建立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的退出機制,嚴厲打擊惡意欺詐騙保的行為。
公立、非公立醫院如何“一碗水端平”?
審批準入、人員資質等一視同仁,規劃、稅收等向社會辦醫進一步傾斜
王賀勝介紹,近年來,社會辦醫取得了長足進展。截至2018年底,社會辦醫機構數量達到45.9萬個,占比46%;社會辦醫院數量達到2.1萬個,占比63.5%。社會辦醫的人員、床位、診療量占比均保持穩定增長。
他坦言,我國社會辦醫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公立醫院相比,在服務能力、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如何保證社會辦醫和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王賀勝指出,《意見》在審批準入、審核評價、校驗服務、人員資質、監督管理等涉及醫療質量安全的方面,對社會辦醫和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同等待遇;在規劃、稅收、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向社會辦醫進一步傾斜。
《意見》要求,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政府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做規劃限制;社會辦醫可按規定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稅收優惠;面向社會組建的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和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社會辦醫行業組織和社會辦醫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