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2019/8/4 10:36: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醫保局將于2019年下半年啟動“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這項任務,持續完善集中采購辦法。 在“4+7”藥品帶量采購試點國家醫保局將于2019年下半年啟動“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這項任務,持續完善集中采購辦法。
在“4+7”藥品帶量采購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更大范圍內推動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也進入了國家醫保局的議事日程。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稱,將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在8月1日國新版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近期在國家醫保局的指導下,安徽、江蘇等省份正在著手開展骨科材料、支架等一些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試點,而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國家醫保局準備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基礎上推動更大范圍內的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方案》的印發實施也意味著,超過2000億的醫用耗材市場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強監管”時代。
更大范圍內推動醫耗帶量采購
醫用耗材的治理已經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今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即《方案》)。7月31日,《方案》正式向社會公開。
與藥品相比,醫用耗材注冊批件中規格型號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甚至同一個批件下有幾萬個品規,難以進行有效管理。長期以來,醫用耗材行業存在著野蠻生長、混亂無序、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亂象,尤其是高值醫用耗材的高價和濫用成為增加人民群眾就醫負擔的主要因素。
《方案》圍繞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突出問題,提出了促降價、防濫用、嚴監管、助發展四項舉措。
李滔說,在促降價方面,通過“編碼可比對,平臺全透明,銷售零差率,準入管一批,招采降一批,支付標準規范一批”等綜合舉措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形成機制,切實降低虛高的價格。
《方案》提出,將通過統一編碼體系和信息平臺、實行醫保準入和目錄動態調整、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制定醫保支付政策等方式來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高值醫用耗材虛高價格。
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是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試點改革。李滔表示,集中采購是降低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國家醫保局正在探索研究對高值醫用耗材開展集中分類采購。
根據《方案》制定的重點任務分工,國家醫保局承擔“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的重點任務,對于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采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采購。
按照《方案》制定的時間表,國家醫保局將于2019年下半年啟動“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這項任務,持續完善集中采購辦法。
高值耗材帶量采購試點首先需要建立醫藥集中采購平臺。要求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采購必須在平臺上公開交易、陽光采購。
“4+7”藥品帶量采購試點為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積累了實踐經驗。“帶量采購、招采合一”的辦法有助于健全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在保證質量和供應的前提下,能夠促使價格回歸合理水平,而且能夠有效治理帶金銷售的問題,凈化行業環境。
和藥品相比,高值醫用耗材有它的特殊性,比如一部分高值醫用耗材在使用時要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像手術跟臺等等,并且現在還缺乏質量和療效的評價體系。
李滔表示,借鑒前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經驗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還要結合高值醫用耗材自身的一些特點來研究制定相應的集中帶量采購方案,探索適合高值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辦法。
地方試點已經先行。近期在國家醫保局的指導下,安徽、江蘇等省份正在著手開展骨科材料、支架等一些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試點,而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國家醫保局準備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基礎上推動更大范圍內的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李滔說。
統一編碼為醫耗帶上“緊箍咒”
有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在500億元左右,總計約2000億元規模,但目前缺乏官方更加精確的市場規模評估,也有專家認為我國醫用耗材總體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
據調查,現行的醫用耗材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小、散、亂”的問題比較突出,而且名稱不規范,編碼不統一,數據也難以比對。國家層面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編碼體系,增加了招標采購、醫保支付、價格監測、基金監管等工作的難度。
《方案》提出,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虛高價格。統一耗材分類和編碼,將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比較高的耗材作為重點的治理對象。
李滔表示,統一醫保醫用耗材分類和代碼是高值醫用耗材治理的基礎和先決條件。通過統一編碼和分類可以實現“可比較、可監管、可分析”。通過統一分類和編碼實現各地、各醫療機構之間數據的互認,推動高值醫用耗材在地區間、醫療機構間的數據比較,信息公開透明。
6月27日,作為國家醫保局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中制定的15項主要業務信息編碼之一的“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正式上線,將醫用耗材從一千多萬種合并為百萬種。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國家醫保局制定全國統一的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是醫用耗材行業第一次接受科學管理。
復旦大學教授梁鴻對第一財經表示,耗材統一編碼之后能夠實現“一品一碼”,招標、采購、支付都可以使用,這不僅有助于政府部門管理,也為企業提供了便捷的服務,減輕了企業負擔。
李滔表示,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備案的單獨收費醫用耗材均應積極參與到產品信息維護,下一步,國家醫保局考慮凡是產品信息不按照統一的分類和編碼進入醫保系統的,以后就不能在全國各省和國家平臺上進行招采,也不能進行醫保的支付。
- 上一篇:甘肅省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 下一篇:上海電競產業鏈完善發布電競場館兩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