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鎮就業70年間增27.3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2倍
2019/8/29 11:36:0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就業總量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7.8億人,擴大了3.3倍,其中城鎮就業達到4.3億人,比1949年增加了2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就業總量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7.8億人,擴大了3.3倍,其中城鎮就業達到4.3億人,比1949年增加了27.3倍。且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就業最大產業,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城鎮就業主渠道。 報告稱,新中國70年來,我國就業的城鄉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不斷持續優化,就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就業結構不斷優化。1949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僅占全國就業人數的8.5%,大部分勞動者在鄉村就業。2018年,城鎮就業人員達43419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6.0%,較改革開放之初增加了32.3個百分點。 此外,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最大產業。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服務業發展滯后,絕大多數勞動者以農業為生。改革開放以后,第三產業在1994年和2011年分別超過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城鎮就業主渠道。2018年,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占比從1978年的0.2%提高到83.6%,其中,城鎮私營企業、個體就業人員分別為13952萬人、10440萬人,分別占城鎮就業人員的32.1%、24.0%。 在此前發布的報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四》)中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城鄉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長,消費水平明顯提高。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1956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9853元,名義增長224.1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8.5倍,年均實際增長5.6%。此外,據報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56年98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1952年為445元,到2018年為82461元。轉自:經濟網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