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絕技非遺路 成就脫貧展大義
2020/12/27 19:33:00 來源:市場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李興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師,普洱大國茶匠,《普洱(皇家貢茶)制作技藝》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播項目。李興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師,普洱大國茶匠,《普洱(皇家貢茶)制作技藝》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播項目。普洱學院客座教授,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普洱茶學院客座教授、特聘導師。他用自己的畢生精力,致力于普洱茶以及普洱文化的推廣,用堅守與匠心演繹著一位茶界楷模的角色,應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影響力,帶動了一方產業和經濟發展,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一、一代傳奇佳話,造就傳承非遺
從小深受普洱茶文化熏陶的李興昌對普洱貢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市場上的普洱茶行情極其不景氣,普洱茶價格很低。市場上價格僅在3到5元一公斤,而當時的綠茶價格最高可以達到100元左右。隨著生產體制的改革,很多村民選擇放棄種茶,以求解決溫飽問題為主。曾經歷代綠茵茵的大片茶園,而被荒廢。茶樹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加之幾次山林火災的破壞,導致古茶園滿目瘡痍。面對如此慘狀,李興昌的母親匡志英痛心不已,總是暗自傷感,直到母親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將那些荒蕪的古茶園接收管理經營,雖然當時全家都不理解,但也盡力幫助母親辦理這件事情。1987年,80歲高齡的她傾盡全部積蓄向當時的生產隊買下了100余畝古茶園茶地的經營權。雖然當時缺少保護古茶的法律,卻不缺少一位重視茶文化、傳承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的智慧老者,是她撐起了當地普洱茶文化的一片天地,教育自己的兒女成為一名合格的普洱茶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人。隨著普洱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歡迎,大家終于明白了母親的明智和遠見,更加懂得了母親對于茶園的深厚情誼,更加明白了普洱茶文化的歷史內涵。
20世紀70年初代李興昌母親照片
李興昌接管茶園以后,承襲母親愿景,借助2002年寬宏學校的百年校慶座談會,李興昌結合當地茶的歷史文化,向大家介紹了這所百年學校的歷史背景,經歷過風風雨雨,面臨過戰爭、災害,從困難中一次次獲生。就是一片片茶園哺育了當地的人們,讓每家每戶都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這是人才的衍生地,匯集著祖輩的傳統文化和品質,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傳承著屬于這里的文化。這也正是這所學校能持續百年而不衰的原因,成就一段歷史人文地理的傳奇佳話。
隨著當地普洱茶的復蘇,2004年,云南報業集團、云南農業大學以及云南農業廳,聯合對云南地區的普洱茶進行普查。當時李興昌的母親詳細地給調查人員介紹了當地貢茶的歷史淵源,以及貢茶的名稱、形狀、重量、制作流程等。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偏遠深山里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婦人,竟能如此清楚、準確地說出貢茶的各種信息,并且跟故宮博物院里清朝時期的皇家貢茶相符。而且其他地方沒有這樣類似的發現,并在云南日報刊登了一篇《尋找失落的古茶園》。2008年6月,以李興昌家族普洱茶制作技藝為主要申報材料的“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之后,李興昌作為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第八代傳人挑起了傳承普洱貢茶工藝的重擔,而這片古茶園也是李興昌傳承和弘揚普洱貢茶傳統工藝的起點與堅實的基礎。母親的智慧使“皇家貢技”在眾多茶葉中脫穎而出,以卓然的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以遠見卓識的眼光和博大的情懷不僅守護了普洱貢茶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后輩留下了一片寶貴的綠色財富,成就了一個精彩的傳奇故事。
從荒廢的古茶園,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兩代人的努力與堅持茶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成就了如今古茶園的繁盛,李興昌與母親書寫了一段普洱貢茶的精彩篇章。
普洱市寧洱縣(原普洱縣)寧洱鎮寬宏村困鹿山皇家古茶園
二、樸實無華、匠心鑄就匠人品牌
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李興昌意識到,想要把茶葉做好,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2013年成功注冊了以家庭為主體的“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注冊了“皇家貢技”的品牌商標。
多年來,李興昌對普洱古茶園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整理和宣傳。運用傳統工藝開發研制出普洱皇室龍團(金瓜貢茶)、磚茶、七子餅茶、沱茶、散茶等系列產品,倍受國內外品茶愛好者的青睞。公司生產產品多次在國際、國內行業博覽會全國名優茶質量競賽中屢獲殊榮,本著誠信至上的原則,以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高度認可。
李興昌這種堅持手藝人的底線與原則,堅持要親自把控產品質量,堅持傳統制法,不違本心,堅持匠心的精神,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2011年,由于公司優良的品質以及誠信經營,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的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保護和傳承,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這是對付出與堅守的肯定,是對質量與誠信的認可。
李興昌用行動堅持著捍衛著匠人的精神與執著,在云茶產業投資集團與云茶研究院投資共創云南茶產業的首個大規模云數據中心項目中,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參與的公司,成為“區塊鏈追溯試點企業”。目前公司的推廣銷售主要依靠客戶間的口碑相傳,在將來智能化的時代,李興昌將帶領公司不斷的探索創新,在保證產品品質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機械設備,提高公司產出。產品升級是時代的需求,理念不變是內心的堅守。
2018年12月18日《皇家貢技》普洱茶作為中國普洱茶行業的標志品牌,入選“壯闊東方潮、邁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自主品牌全球巡展》主題活動,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世界第一大屏。
皇家貢技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世界第一大屏
讓品牌的理念和初心展現無遺,“皇家貢技”用自己的堅持,將向全世界重現茶馬古道的輝煌,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華民族這張耀眼的“綠色名片”,將這份生態的力量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2019年李興昌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
三、成就自己助力脫貧富甲一方
響應國家號召,承擔起社會責任,為祖國做貢獻。李興昌自1987年受母親之托,接管理古茶園開始,就一直在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資料,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關心支持下,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宣傳和正言普洱茶。通過不斷努力,終于將困鹿山皇家古茶園推向了社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促進了當地茶產業的不斷發展,為當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鎮及鄰縣千余戶農戶,數千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如寬宏村周邊的西薩村、昆湯村、謙崗村、硝井村都規劃為困鹿山茶區。鄰邊的磨黑鎮團結村的扎羅山,慶明村的新寨山。德安鄉,梅子鄉也相應受益。鄰邊的景谷縣正興鎮鐵廠村的糯門山,窩呢大寨,黃草壩村等都不同程度的受益。這些村民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部分村民的年收入達到數十萬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李興昌毫不猶豫,積極復工復產,親自監制生產一批三餐茶捐贈給寧洱縣(紅十字會)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茶品總價值超過90萬元。在疫情影響復工、復產困難、銷售困難的情況下,李興昌的捐贈更加彰顯出一個匠人的博大情懷和社會擔當,這是他對國家、對社會的回報,是一個有愛國情懷、有感恩之心的企業領導和匠人的覺悟。
為了響應國家扶貧號召,他不僅教授貢茶制作技藝,還專門組織成立普洱困鹿山古茶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生產銷售,積極打造“普洱山普洱茶”聯盟品牌以及普洱茶區塊鏈追溯產品。不僅帶動了周邊經濟產業鏈的發展,為脫貧攻堅夯實了基礎,也為家鄉的人民帶去了財富,為鄉村振興,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普洱山龍潭壩有機茶園
四、技能報國,無私奉獻,培養后備人才
習總書記強調,技術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作為云南“萬人計劃”首席技師,為了將非遺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普洱茶,愛上普洱文化,李興昌創辦了“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傳習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向全國茶葉愛好者免費傳授普洱茶制作技藝,毫無保留的將“皇家貢技”的技術傳授給想要學習普洱茶技藝和普洱茶文化的人。在李興昌的學員中,已經有5人在國家級制茶大賽中獲獎,已有10名被認定為“普洱工匠”,有一名被認定為普洱市級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教學成果顯著。
李興昌在指導學員揉捻茶葉
五、大師情懷,技能報國路上永無止境
2020年8月28日,李興昌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為解決普洱山龍潭壩茶場茶農安居樂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承包下了普洱山龍潭壩茶園的經營權,解決了涉及茶園的近500戶茶農多年來的遺留問題,并能帶動周邊涉茶村民的茶葉生產銷售問題,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實了基礎。并計劃把普洱山龍潭壩茶園建設成為,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師,普洱大國茶匠的普洱茶技能培訓傳習和茶葉科學研究的基地,為普洱茶品種改良,低、劣質茶園改造、品質提升,茶產品研發,普洱茶全過程觀光、體驗,倉儲研究,旅居康養等,讓茶品愛好者都能喝到好茶。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名候選人;榮獲2020年中國民族品牌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播項目。
六、倡導科學喝茶,營造和諧人類共同體
喝茶有益健康,科學喝茶更健康,茶無極品,適者為佳。好喝,才是好茶。樸實無華,倡導無數茶品愛好者步入科學時尚的健康飲茶行列,讓喜歡喝茶人相得益彰。一人喝茶養精蓄銳,得神。兩人喝茶談天說地,得趣。三人喝茶交流各自社會閱歷,相得益彰,得慧。全家人喝茶其樂融融,和睦。全國人民喝茶心平氣和,社會和諧。全世界人民喝茶以茶會友,和平。喝茶既有益健康,又營造和諧氛圍,為營造人類社會和平發展共同體做出默默的無聲奉獻。
【人物簡介】李興昌,男,彝族,癸巳年生,中專。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寧洱鎮寬宏村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師;普洱大國茶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榮獲薪傳獎;榮獲華藝基金會中國當代杰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9年度人物獎;榮獲2020年中國民族品牌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播項目;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名候選人。全國勞技教育優秀輔導教師;普洱學院客座教授;滇西運用技術大學普洱茶學院客座教授、特聘導師;普洱茶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普洱茶制作技藝首席顧問;榮獲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授予茶葉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領軍人物,特聘為茶葉行業副理事長;湖北省收藏家協會茶文化研究會特聘普洱茶技術顧問;云南省茶馬古道保護開發促進會理事;普洱茶葉學會副會長;普洱困鹿山皇家貢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所研制的普洱皇家貢技系列茶產品,倍受國內外茶品愛好者的青睞,產品多次在國內國際行業博覽會名優茶競賽中屢獲殊榮。所帶學員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普洱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一名;榮獲國家級制茶大賽獎五名;榮獲省級制茶大賽獎三名;榮獲市級手工制茶大賽獎一名;被認定為普洱工匠九名。2018年6月金瓜茶榮選為普洱市委、市政府普洱茶宣傳品,贈上海大世界收藏;12月18日《皇家貢技》普洱茶作為中國普洱茶行業的標志品牌,入選“壯闊東方潮、邁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自主品牌全球巡展》主題活動,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世界第一大屏,代表民族品牌,向世界展現中國企業形象。代表云南省茶行業出席第二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連續5年代表云南省茶行業出席北京貿易服務會。創辦普洱茶傳習基地,積極培養普洱茶后備人才,助力脫貧攻堅。為普洱茶贏回聲譽,贏得市場,做出了積極努力和卓有成效的貢獻。2020年疫情期間,向中國寧洱縣紅十字會捐贈價值90余萬元的茶產品“三餐茶”。本著誠信至上的原則,以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