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田耕耘工藝美術師邱軍紫砂藝術之路
2021/2/5 10:53:12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984年出生,從小受父輩們影響,對紫砂有著濃厚的興趣,學校畢業后就從事紫砂壺藝制作,在紫砂壺學習與制作的過程中,受到了多位名家大師的悉心指導,無論是制壺技藝還是對藝術創作的理解都得到大大的提高。邱軍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1984年出生,從小受父輩們影響,對紫砂有著濃厚的興趣,學校畢業后就從事紫砂壺藝制作,在紫砂壺學習與制作的過程中,受到了多位名家大師的悉心指導,無論是制壺技藝還是對藝術創作的理解都得到大大的提高。憑借著對紫砂壺藝術的熱愛與執著,書法、繪畫、雕刻、陶藝成了他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因有著這種好學向上、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精神,他的作品無論是從選材上,風格布局上,還是制作技法上,都有獨到之處。作品也多次在國家級展覽會上獲獎,并深受海內外玩家的喜愛和收藏。
邱軍認為紫砂壺是一項傳統的手工藝術,這門藝術需要藝人們默默堅守在泥凳前,在沉默中堅持,在孤獨中創新,只有這樣年復一年的積累與沉淀,才能激發心中潛藏的力量,發掘出紫砂所蘊含的美。紫砂匠人都是通過這條途徑創作出無數經典,并且明白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杰出都在平凡中孕育。
《掇只》
掇只,是一款傳統的經典器型,整體形如蓮子,是由多個球形疊加而成,一般講,掇只是大亨原創,是由蓮子大壺改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蓋里也變化成雙層,簡單中見大方樸素。
此款掇子給人一種端重,挺立之感,是因為圈足顯得較長,在傳統的壺型里,更多的是以小小的圈足來支撐壺體,這款壺雖然顯得“另類”,但絲毫不覺得突兀。彎彎的壺把和彎曲的壺嘴相互協調,壺身和壺蓋都為圓形設計,顯示出一種流暢美觀。球形壺鈕,球形壺體,在圈足的襯托下更覺得錯落有致,給人明快的節奏感。
《祥瑞》
此壺壁薄而堅實,胎質純而細膩,簡潔古樸,造型端莊大方,線條流暢自然。一彎嘴、圈把和球鈕三點一線,壺身潤滑飽滿,各處以暗接處理,明針處理到位,細節處飾以祥瑞圖案,作品初看平淡壺奇,越看越有韻味,經得起長久把玩,壺中表達的情感需壺友用心體會!
《三足如意鼎》
設計此壺既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又有以三足撐體寓意“鼎立”之勢。
此作三足壺,其形似鼎,有蒸蒸日上之喻,底下三足雄健有力,將壺托起而穩如泰山,走線過渡,繁中取簡。
壺流剛健有力,和諧有度,圓形壺把,精致而典雅。整器渾厚端正,挺勻有力,配以鼎足,有古之禮器的莊重威儀。
整壺以原礦紫砂泥制作,紅艷奪目,氣質高雅,加上壺身陶刻內容,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
《德鐘》
德鐘為經典壺型,至今無法超越。短短的圓柱形壺鈕,與壺身一致。壺蓋微微鼓起來,并不覺得飽滿,但是弧形特別明顯。壺口子母線咬合得很緊致,壺友們不必擔心倒茶時茶水溢出;同時這款壺的壺口比較大,茶葉進出也很方便。壺肩略微平整,壺頸修長,所以整個壺體并不覺得矮壯,而是集穩重和精巧于一體。直流嘴挺出得很爽利,同時圈把闊大,略微見方形,使用起來很方便。
《繁花似錦》
此作整體壺型簡約大氣,作者通過對線條、造型、泥性、裝飾的熟練掌握與運用,使得整件作品溫婉如玉,細膩舒展,柔而不弱,古樸而不乏新意,靈氣撲面而來。
壺身彩繪花開富貴,彩繪精美,技術精湛,繁亂有序,層次分明,使壺體看起來更有古樸韻味。
《梅樁》
梅樁,是一款經典的紫砂壺器型,選用原礦紫泥精制而成,以梅花燦爛綻 放表現報春的主題,從壺身造型到創作原意都洋溢著無比的朝氣,讓人感到了春天來到的勃勃生機;壺身、流、把、蓋全部是用極富生態的梅樁、樹皮及纏枝組成, 形態自然而富含力度;壺上梅花采用貼花技藝手法,壺嘴壺把為梅樁衍生出的枝干,伸展自然,有如自然長成,仿生性極強,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壺把和壺鈕處胥出梅花,疏影橫斜、暗香動人;壺身融圓、壺足挺立,壺蓋穹窿,整體制作到位,此壺做工精細,實用性觀賞性都很好。
《觚棱》
觚棱壺,“方中寓圓,圓中見方”,是紫砂壺方圓交融造型的代表之一。此作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方中見圓,于方正中見精神,樸雅中顯氣韻。
俯視呈四方形,側面看又有覆斗狀,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兩條斜邊向外彎曲的梯形。這樣的上下變化全依靠自壺蓋延伸下來的四條弧線的連貫與過渡,非制壺高手不能為。
此壺端莊大方、色澤溫潤、制技精巧、線面和諧。整器造型布局合理,營造出虛與實、圓與方的對比,使此壺更具古色古香之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