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斟酌古今·花開盛世——梁時民花鳥精品展
2021/3/26 21:52:36 來源:國脈電子政務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花鳥畫指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起源悠久,上可至洞穴壁畫“草圖”,至唐代已成為獨立畫科。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弘揚國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國粹書畫院特攜手四川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梁時民老師于2021年3月2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舉辦“斟酌古今·花開盛世——梁時民花鳥畫精品展”。
到場嘉賓合影:左起(杜松儒、刑少臣、梁時民、于文江、喬宜男、鄒立穎、吳瓊)
梁時民,1959年生于四川梓州。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四川省美術館館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正高二級崗專家教授。
其《遠聲》、《不滅的圣火》、《秋情》、《金秋》、《漁家新村》等作品曾搭載神六、神七、神八、神十等飛船連續四次遨游太空。
作品《秋酣圖》入選首屆全國花鳥畫展;
《包谷林》獲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展銀獎。
《暖冬》獲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提名獎。
《李冰父子與都江堰》入選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重大歷史工程(合作)。
部分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天津藝術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馬來西亞現代藝術館等幾十家文博單位收藏。
中國美術家協會活動管理處處長、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杜松儒上臺致辭。
花鳥畫指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起源悠久,上可至洞穴壁畫“草圖”,至唐代已成為獨立畫科。五代西蜀黃筌和南唐徐熙各創花鳥畫法,開工筆和寫意兩大流派之先河。
中國花鳥畫不單單為了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運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以花鳥繪出加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
梁先生筆下的花鳥便是如此,它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將社會、歷史、時代接軌,融記錄性和表現性于一體。具有觀賞性的同時,與人深思。不單如此,梁時民一改傳統花鳥鐘靈秀氣之風,融中國傳統山水畫磅礴氣勢于花鳥之間,其花鳥多取全景構圖,對山水置陣布勢、空間開合等多有吸收,畫面更加開闊蒼茫,意境深遠。他突破性地將山水中的“皴”、“擦”運用到花鳥之中。觀其畫,你會驚嘆于多變的筆墨層次和厚重、斑駁的質感,這種特殊效果是其多次潑墨、潑彩,多次“皴”、“擦”所最終形成的,可謂“元氣淋漓嶂猶濕”。
梁時民先生與到場嘉賓交流藝術創作心得
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不斷崛起,各個領域百花齊放,作為文藝工作者,前有齊白石、吳昌碩等大家忍苦專研,踐行改革,讓中國畫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先賢已去,高峰已在,如何在文化嬗遞的世紀大潮中書寫新的一頁已成為當下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梁時民老師正是立志于此,身為中國美協理事、四川美協主席、四川省美術館館長,對中國美術事業發展勞心勞力,鞠躬盡瘁。面對繁重公務,他卻總是放不下手中的畫筆,為擠時間創作,他一般早上四五點起床,用生命滋潤著藝術。四川美協前主席錢來忠先生曾評價到:“他是一位高揚東方藝術精神而又不拒絕藝術變革的豁達人物,是水墨藝術重要勁旅的中堅,是當代中國最有技術功底而又最有造型表達力的畫家之一。”
梁時民與到場嘉賓參觀畫展
于文江先生現場參觀品鑒。
梁時民老師與到場嘉賓杜松儒、鄒立穎在作品前合影留念
活動現場參觀群眾絡繹不絕
本次展覽由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美術館主辦,國粹書畫院承辦。將百余幅梁先生所作花鳥精品呈現在大眾視野。
《春色滿塘》
《雨后新荷》
《高樹蟬聲入晚云》
《瑞雪》
《踏秋》
《五月新時雨》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書畫藝術源遠流長。書畫藝術以它獨特的審美功能和人文情趣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本次展覽本著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國粹,加深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鼓舞廣大人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推進中國文化藝術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