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燒傷后”人群 360大病籌聯合廣州慈善會探索公益救助新模式
2021/4/7 20:26:40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燒傷是一項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每年導致約18萬例死亡,而非致命燒傷作為一項主要致病因素,造成長期住院、毀容和殘疾等,往往導致患者難以回歸正常生活。燒傷是一項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每年導致約18萬例死亡,而非致命燒傷作為一項主要致病因素,造成長期住院、毀容和殘疾等,往往導致患者難以回歸正常生活。為燒傷患者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幫助燒傷康復者快速融入社會需要醫院、社會機構、大眾等各方共同努力。4月14日,在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慈善會的支持下,網絡大病救助平臺360大病籌聯合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東省同心緣燒傷互助會發起“賦能”計劃項目,并捐贈15萬元愛心善款,用“科技+”賦能慈善,幫助適切的群體,并聯動“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三方力量,實現慈善多元化發展。
(圖:360大病籌向同心緣燒傷互助會捐贈15萬元)
打通從治療到康復全流程公益鏈
據悉,燒傷康復者在受傷康復后,因功能和容貌受損,其勞動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所下降,或勞動就業受到限制。賦能項目是打破燒傷康復者重返社會勞動最后一道屏障的重要嘗試,通過探索招募有意愿和能力重返社會勞動的燒傷康復者,在醫護人員和醫務社工的支持和指導下提升其綜合能力,挖掘個人潛能,并同時向燒傷康復者提供過渡性公益崗位,使燒傷康復者適應社會勞動最終重返正常生活軌道。
為進一步探索幫助燒傷患者從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服務,為燒傷康復者群體提供更完整、更系統的支持性服務。360大病籌聯合同心緣燒傷互助會,首期為廣州紅十字會燒傷患者提供資金扶持、康復培訓、公益崗位等專項支持,打通從心理康復、病患職業技能培訓到創造價值的傷后康復公益鏈,也讓更多人看到燒傷病患康復的痛點,提供更精準有效幫扶。
在具體實施上將從公益崗位及培訓課程雙向出發:一方面,通過對燒傷康復者進行心理輔導、護理知識等培訓課程與沙龍,提升燒傷康復者專業能力,鼓勵其重回社會;另一方面,通過招募燒傷康復者與家屬作為病區陪伴者及熱線接待員,為其提供公益崗位,進一步緩解當前國內病友互助會缺乏人員與運營資金的困境,幫助互助會更加精準地對接患者需求,讓雙方實現更有效的聯動。
在“黨建引領,醫社聯動”同心緣賦能項目捐贈儀式暨燒傷康復知識講座上,360大病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社會愛心人士的積極參與下,360大病籌已經救助了一萬多名燒傷患者及家庭,幫助他們籌集醫療費用,平臺也將持續關注病人治療后的康復狀況,打通從籌集費用到康復治療、回歸社會的全流程服務,也希望號召更多人關注燒傷患者群體。”據悉,本次燒傷康復者賦能項目,第一期將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科作為試點,探索服務開展模式,未來將拓展向廣東以及全國其它醫院的燒傷科室。
探索公益救助一體化實踐模式
事實上,360大病籌成立以來始終將重心放在罹患大病群體的幫扶救助工作上。目前,線下業務已經覆蓋到了全國28個省,累計幫扶超過十余萬大病患者,累計籌款金額超過十億元。在幫助患者籌款治病的同時,360大病籌也在以“大病救助”為核心,構建通過醫院及社會公益組織連接社會救助、病友服務體系的大病救助工作框架,探索從解決資金缺口到精神關懷、從疾病治療到健康保障的醫療救助路徑,更加精準、高效地救助大病患者。
此前,360大病籌就相繼通過“破冰行動”、“粉紅絲帶”等公益行動關愛漸凍人患者、乳腺癌患者、“天線寶寶”等特定患者群體,并以平臺配捐、媒體報道、基金會扶持等方式打破傳統救助方式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為大病患者提供切實幫助。而此次攜手同心緣燒傷互助會發起的燒傷康復者“賦能”項目,則進一步深入到大病患者康復環節,讓大病救助發揮出了更大的力量。
向善,讓科技更有可為。360大病籌相關負責人表示,360大病籌將持續踐行社會公益,以科技力量為更多大病患者帶來全面康復的希望。同時,360大病籌也期待看到更多社會愛心力量加入,給予大病患者關愛和支持,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公益救助一體化實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