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博士“益E行動”,拯救“網癮少年”,讓愛繼續
2021/6/3 17:39:36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如果孩子還小, 那就應該至少從現在就開始注意培養良好的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孩子不用社交媒體、不打游戲在這個數字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問題的本質就在于, 培養合理, 健康的電子設備的使用習慣, 而不是以一味的 “嚴格約束”。#一封來自“無助媽媽”的信,開始了我們今天的故事
@來信地址:南京市高淳區豐*灣小區
@收件人:夢博士(老師)
@落款:無助的媽媽
在寫給“夢博士心理中心”求助信中,母親寫到:“我的兒子,天資聰慧,反應靈敏,初二下半期后,由于迷戀網絡游戲,不愿意去學校上學,學校老師和家長束手無策,現已在家,心急如焚,作為母親的我,自知教育的失敗,懇請“夢博士”能伸出您點石成金的手,救救我兒,使其找回自我,回到校園。因曾經的他,是那樣的優秀啊!”在信的落款處,這位母親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叩謝”的字樣。
(2021年5月29日,夢博士一行專家趕赴高淳,進行公益性救助和現場疏導)
#夢博士心理中心,高度重視,立刻啟動“益E行動”,決定實施救助計劃——
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家長教育不當、對子女的行為過于控制或放縱、不和諧的家庭氣氛等有直接關系。
中國的家長有教育多子女的經驗,卻沒有教育獨生子女的經驗;有教育貧窮子女的經驗,卻沒有教育富裕子女的經驗。保險門和單元房關住了孩子,封閉了孩子的信息,阻礙了孩子和社會的交往。中國的孩子們從小大都生存在“線性交往”式的生存空間,而中國的家長們也一直在困惑:“除了學習,我讓孩子干什么?”家庭教育的失誤導致孩子成就感的缺失、愛的缺失、興趣的缺失和意志的薄弱,沉溺網絡就不難理解。
——夢博士資深心理咨詢專家:陳翠娥解讀
#夢博士“益E”行動的意義何在?
“做未成年人的朋友,做貼心的傾聽者”是夢博士“益E”行動之未成年人網絡脫癮計劃的主題口號。
@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是,隨著網絡逐漸深入現實生活,網絡正在和學校爭學生、和家長爭孩子。戒除這幾類孩子的網癮要對癥下藥,應該用適當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從網絡中解救出來,從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和改善人際關系著手進行,家長要糾正自身家庭教育的誤區,從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嚴格家教著手進行。
@網癮少年”的出現,其實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學校教育的不正確在孩子身上的反映。在家庭得不到關愛、在學校得不到尊重的孩子,只好到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尋求解脫。“網癮少年”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失敗的產物,當然學校的教育是一對多的,學校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作為孩子第一監護人的家長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夢博士陳翠娥老師第一時間與“網癮”少年的媽媽見面,了解具體的情況)
@網絡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信息時代的標志,絕不是毒害青少年的洪水猛獸,網絡利用得當,將使青少年的成長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利用不當,則成了青少年成長的絆腳石,因此要正視網絡、認識網絡,同時加強政府監管、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發揮更多作用、學校、家庭要重視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社會公共設施和資源要多針對青少年開放等,尤其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在夢博士,沒有問題孩子,只有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當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當家長們用充滿力量的愛來關心孩子時,曾經那激烈的親子沖突便化為記憶留存在心田,轉換來的是和諧的親子關系。
(被“網癮”孩子破快的家中門、窗等,這樣的孩子會無名的發火、無理的跟家人胡鬧)
夢博士專家解讀:對于孩子出現網癮現象,首先要停止無效的粗暴的方法
先靜下來找找原因,孩子問題是突然出現的嗎?自己多久沒有和孩子說真心話了?多久沒和孩子身體接觸了?多久沒和孩子玩耍了?
其次,家長們要正確認識并且接納現實的問題,網絡成癮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更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和孩子自我管理的問題,孩子出現網癮的現象建議家長們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
第三,家長們要把問題看作改變的一個機會,多要反思或求助專家如何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問題,打罵孩子,粗暴的解決方式只會火上澆油,惡化問題。
處理網癮最有效的方法是預防, 預防,再預防。一旦形成了網癮, 治療就變成了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根據你孩子的年齡階段, 對網絡科技的依賴程度, 父母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孩子還小, 那就應該至少從現在就開始注意培養良好的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孩子不用社交媒體、不打游戲在這個數字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問題的本質就在于, 培養合理, 健康的電子設備的使用習慣, 而不是以一味的 “嚴格約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