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日藥業中報:超前布局顯效 賽道多齊發力 營收凈利雙增
2021/8/30 13:23:4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紅日藥業于2021年8月28日披露中報,公司2021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4.9億,同比增長25.3%;實現歸母凈利潤4.4億,同比增長27.4%;每股收益為0.15元。紅日藥業于2021年8月28日披露中報,公司2021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4.9億,同比增長25.3%;實現歸母凈利潤4.4億,同比增長27.4%;每股收益為0.15元。無論在行業還是資本市場,營收凈利兩位數雙增長,都讓紅日藥業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中報經營答卷。縱觀半年發展,有哪些可值得關注的亮點,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向剖析其發展邏輯。
數字決策超前布局顯效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健康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黃金期。數據顯示,中國健康產業占國民收入的6%,僅為發達國家水平的三分之一。差距就是空間,就是商機。
正因如此,近年來老牌藥企紅日動作頻頻,超前布局大健康產業。紅日藥業相繼通過并購控股,進軍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可穿戴設備和移動醫療平臺,向上游藥用輔料、原料藥延伸,觸電互聯網醫療。
超前布局,紅日藥業已發展成橫跨六大板塊的高科技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今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49.56%;醫療器械產品5.7億元,同比增長20.34%。這兩個最早布局的板塊合力為紅日藥業貢獻了近七成營收,成為業績增長主要驅動力。
超前布局,賽道多齊發力,直接決定紅日藥業半年營收凈利兩位數雙增長。
以中藥配方顆粒為例。今年以來,順應國家政策導向,中醫藥現代化加速,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即將全面放開。超前布局的紅日藥業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獲得試點準入的企業,基本涵蓋了中醫臨床使用頻率最高的所有品種,基本形成了壁壘優勢。
新冠疫情暴發,各醫療機構普遍加速配方顆粒普及,加大采購量。布局早的紅日藥業旗下的康仁堂自然備受青睞,訂單滿滿。
紅日藥業中報數據顯示,旗下康仁堂中藥配方顆粒毛利率高達68.41%。因此該產品也成為紅日藥業的第一利潤奶牛和現金池。
超前布局顯效的還有紅日藥業醫療器械板塊。超思電子發展速度很快,產品切入市場“穩準狠”,全球電商平臺與搭建國內銷售體系雙管齊下,落實了國內國外“雙循環”。目前,超思電子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美國FDA、歐盟CE在內的多國醫療器械進口認證。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血氧儀的需求量巨大。2021年上半年,印度疫情持續惡化,超思電子血氧儀印度銷售訂單較同期增長4-5倍,國內市場訂單增加近3倍。同期,受國際口碑以及國內老齡化等因素影響,超思電子血氧儀產品在天貓、淘寶等平臺的銷售也呈現上升趨勢,開發新客戶400多家。
對于還處于市場拓展階段的紅日藥業醫療器械板塊而言,毛利率能達到39.37%,已實屬難得。
正是因為依托市場數據,做準研判,超前布局,讓紅日藥業每每面對行業風口都能成為先行者和紅利收獲者。不過,紅日藥業該兩大板塊還都處于訂單等待產能的尷尬階段。若未來產能得到進一步釋放,企業報表數據相信更加亮眼。
數字驅動 研發創新發力
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引進,讓大健康企業的整合成本和速度達到空前的水平,形成了更高效地“中國創新和中國智造模式”。紅日藥業同樣緊跟趨勢,在科技創新和智慧制造兩方面皆“下注”發力。
紅日藥業中報數據顯示,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6.3%。業績增長立即同頻反哺到創新研發中,屬于典型的創新驅動類企業思維和運營方式。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家企業整體的創新成果轉化率處于較好水平,有效推動營收增長,充分說明創新投入的價值回報。
日前,鐘南山院士團隊發布新冠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紅日藥業血必凈注射液可提高重癥新冠患者28天治愈率44.5%,降低重癥新冠患者28天死亡率9.8%,且不增加藥物安全風險。
這個由紅日藥業獨家生產的成品藥,在新冠疫情中再次名聲大振,被列入國家新冠診療“三藥三方”方案。今年,血必凈還獲得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自疫情以來,紅日藥業累計向一千多家定點收治醫院供應血必凈,各醫療機構普遍以抗疫戰備的方式帶量采購血必凈。憑借藥物創新和持續循證研究,血必凈已經成為紅日藥業單品年銷售額過五億元的代表性產品,帶來了創新研發的可觀營收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血必凈絕不是獨立支撐業績,今年的紅日藥業已經實現了多款新藥組團發力的新局面。
紅日藥業中報數據顯示,企業今年以來加快多款自主創新和仿創藥的應用開發和市場轉化。其中,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入圍國家第三批集采名單;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并入圍國家第五批集采名單;鹽酸普拉克索片取得生產批件,視同符合一致性評價要求。
毫無疑問,這些新藥都已經構筑起紅日藥業新的營收增長點。
這僅是紅日藥業的成品藥板塊,真金白銀還被投向了配方顆粒、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的研發,涉及治療領域包括重癥、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抗腫瘤等領域,其中以“替代進口”為目標的開發工作更是取得重大進展。中報顯示,紅日藥業研究院共有在研項目20多個,其中1.1類新藥項目5個,已申報CDE等待審評11個項目,臨床研究階段2個。
其中,公司開發的艾姆地芬片,是國內首個獲得臨床試驗批準的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劑,臨床試驗進展順利;KB項目由全國40多家研究中心參加的Ⅱb臨床研究已啟動,PTS項目已經完成CDE主動溝通會補充研究資料提報和質量標準委托中檢院的復核研究。
此外,紅日藥業也在海外積極尋找項目,全資子公司澳洲紅日專門負責尋找、引進創新和改良型項目,擴大項目源,支持創新的需要。
前瞻性超前布局疊加持續的創新驅動,讓紅日藥業這份中報釋放出對過往科學運營的肯定,也展示出值得期待的發展活力與后勁。
數字賦能 智造升級加速
自2015年起,醫療行業的數字轉型進入到了關鍵階段。國家相繼發布了許多關于醫藥行業的政策,加大對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支持。特別是如何在“創新中國”中實現“中國智造”,進而實現轉型升級,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議題。
2021年,紅日藥業董事長姚小青提出“數字紅日”的發展理念,引領紅日藥業大健康產業再度升級轉型。
紅日藥業中報數據顯示,企業今年以來加快在數字化方面的投入。募集資金18億元中有超七成被投入到技改、自動化、ERP系統等方向。
而這種投入與產出邏輯正是紅日藥業居安思危,構筑新壁壘優勢的重要一步。其中關鍵在于打通企業上下的數據孤島,賦能業務發展。簡單來說,就是依靠數據描述過去、驅動現在、決策未來。
一方面,數字化將有效提高研發效率;生產自動化、過程可視化、管理智能化,各項指標由定性到定量也為降本增效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全面用戶分析,數據流動整合也將為精準營銷服務。顯然,數字化的紅日藥業更趨高效和智慧,業務流程、業務場景不斷優化。
紅日藥業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企業總資產周轉率同比提升了9.7%,存貨周轉率同比提高了0.23%,應收賬款周轉率上升了1.32%,營業周期下降了0.74%。特別是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了3.54個百分點,費用管控效果顯著。這也說明了公司的存貨的流動性正在變強,銷售能力在不斷增強,盈利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更值期待的是,紅日藥業大力發展藥械智慧供應鏈業務。該市場需求廣闊,但對于數據、流通、運算、管理、物聯網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紅日藥業一方面擁有完整醫藥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得到數字化加持賦能,相當于打通了任督二脈。旗下正康供應鏈僅去年就實現9.3億營收,占到紅日藥業總量的14.41%。相信該板塊也將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
此外,紅日藥業正在建設數據中臺,依靠大數據推動企業管理變革,創造新的業務模式、企業資產與發展要素,進一步推動高質量增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