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農業布局,騰訊、華為、壹點科技、百度已入局
2021/12/9 18:00:50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時刻充滿變化與機遇的商業世界里,農業的顛覆與重構正在成為一個產業新風口。伴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規模化應用,智慧農業成為了互聯網大廠近期密集發力入局的領域。在時刻充滿變化與機遇的商業世界里,農業的顛覆與重構正在成為一個產業新風口。伴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規模化應用,智慧農業成為了互聯網大廠近期密集發力入局的領域。
百度實施“AI+農業”計劃;華為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京東落地“農產品大流通戰略”并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拼多多宣布專門設立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騰訊安全發布戰略新品“騰訊安心平臺”,并致力打造“智慧農業平臺”;阿里人工智能養豬并開了“互聯網農場”;壹點科技以“一村一網”項目提供縣域數字三農信息化服務來實踐“終身服務三農事業”......
為什么他們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智慧農業?
一、國家政策引領,大勢所趨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關鍵是科技引領。自從2016年“智慧農業”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此后每年中央都會出臺新的政策規劃鼓勵智慧農業的發展。
今年1月,國務院下發了21世紀以來第18個關于農業的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作為現代農業的最佳載體,智慧農業是推進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所以無論是從政策導向還是國情上看,智慧農業都是大勢所趨。根據權威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注冊智慧農業企業共計3006家。此外資本也開始關注起農業賽道,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已披露融資事件409起。
二、開展智慧農業的條件已經具備
再好的商機,離開了基礎設施都是空談,目標客群“囊中羞澀”也不行。眼下,開展智慧農業的條件已然成熟。
其一,農村基建成果豐碩。對于智慧農業而言,對農村信息化程度和物流基礎要求較高。2019 年我國行政村光纖和 4G 網絡通達比例均已超過 98%,實現了全球領先的農村網絡覆蓋,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所言,截至去年,農村地區物流覆蓋率已達到97.7%。這有效地為智慧農業的構建和發展做好了鋪墊。
其二,國民經濟基礎向好。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40年時間走完西方主流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之路,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4億人,2019年,在公布數據的192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人均GNI(人均國民總收入)從2000年的940美元提升到10410美元,名列71,較2000年排名提高70位。國民經濟取得了跨越式的提升。老百姓不再是“吃飽穿暖求生存”,而是要“吃好穿好生活好”。
三、市場容量巨大
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共識,也就給智慧農業一個巨大的契機。反應在市場數據上,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2019年我國智慧農業的市場規模約為622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
其一,城市化后,人們返璞歸真,追尋精神家園。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村里人”變成了“城里人”,據七普數據統計,2010年以來,共有32個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00萬人,僅這32個城市人口增量之和高達6999萬人,全國城鎮人口增加了2.3億人。在這樣巨量的人口遷徙中,鄉愁成了明顯的時代烙印!
“鄉愁”作為后現代精神需求中的突出社會思潮,在一般的商業消費中很難滿足。這也就給了智慧農業一個良好的契機,用具體可知可感的商品和服務,甚至創業機會,來回應這種情感需求,已經有不少地方創造性地把文化的發展和當地人的增收結合在一起了。
其二,文化自信,年輕人普遍受教育程度高,追尋健康、原生態等生活方式。
古代中國人相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過去忙于“吃飽穿暖”的年代,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沒有得到良好地傳承。慶幸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讓中國人找回了曾經失落的自信,在這種文化自信下成長起來的80、90后,以及正跨入社會的0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起父輩,他們更愿意擁抱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追尋健康、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他們,正是當下中國的消費主力軍。
當然,讓商業巨頭們入局智慧農業的,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文首提到,我們看到2021年商業大鱷們紛紛入局智慧農業,在這個賽道上扎堆競逐。說一千道一萬,不管入局原因是什么,目的卻都是相同的。商業行為的本質仍然在于實現盈利。不管多么華麗的入場,只有下沉到用戶端,實現購買和源源不斷的購買,才是最終目的。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入局僅僅是個開場。
正如壹點科技董事長鄧建軍所言,在其涉農事業的10年生涯里,涉農事業的步步發展,給了無數人機遇,但也目睹無數企業倒在一個個風口上。一個商業神話的出現,一個商業行為的成功,一項涉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搶占“風口”那么簡單!
撥開迷霧,撇開資產盛宴的浮沫,消費者會給出最后的答案。熱浪過后,才知道誰在領跑,誰在裸泳,讓我們拭目以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