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精特新企業突圍之路,過去十年靠精益管理,未來十年該靠什么
2021/12/23 15:15:51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1年,“專精特新”一詞被首次提出。2021年,這個詞鋪天蓋地席卷全網,十年前不少還處于萌芽期的企業,如今已經從“小幼苗”成長為“小巨人”企業。從行業分布看,“專精特新”主要集中于制造業領域,呈現齊頭并進之勢,發展紅利逐漸顯現。2011年,“專精特新”一詞被首次提出。2021年,這個詞鋪天蓋地席卷全網,十年前不少還處于萌芽期的企業,如今已經從“小幼苗”成長為“小巨人”企業。從行業分布看,“專精特新”主要集中于制造業領域,呈現齊頭并進之勢,發展紅利逐漸顯現。“專精特新”一詞在誕生十年后被重新提及,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
“專精特新”一詞出現之前,中國制造業憑借著后發優勢和人口紅利順利進入快車道,廉價勞動力撐起了“世界工廠”的名號,企業遇到經營困難,第一反應就是裁員,而不是賣機器、廠房和原材料。
但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出現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種優勢很快便逐漸失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凈資產收益率以2011年為分水嶺,11年以前趨勢上升,11年以后呈現高位震蕩。
即便當時91%的制造業企業都實施了工人漲薪計劃,平均漲薪幅達到13%,制造業工人離職率卻高達35.6%,企業亟待新思路以解燃眉之急。
彼時,在中國還是新概念的精益管理成為了“救命稻草”。很多制造業企業通過引入精益生產管理方式來加強對生產管理的過程控制、對員工的培訓教育,以整體提高企業管理的競爭力,當中推進實施成功并取得實質效果的企業獲得了更有利的競爭優勢,逐步突圍而出成為行業中的排頭兵企業。
而隨著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組織規模逐漸壯大,人員不斷擴充,原有的體系、流程、管理機制受到新的沖擊,員工的新舊交替沒有達到企業換血的目標,優秀人才流失、內部競爭力難以提高,改善更不能持續,過去沒有解決的“人”的問題再度成為焦點。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費和持續改善,但如果沒有應用好員工的智慧,改善不成持續,這樣的浪費才是企業最大的浪費。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人才為本。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由此可見,重視“人”的培養,用“人才紅利”給企業插上新翅膀,是制造業發展的一個人力資源戰略方向。
那么針對人才培養,企業應當如何下手?已有人給出答案。
面對制造企業員工基數龐大的管理痛點和人才培養的難點,五星智造聚焦班組長這個“兵頭將尾”的角色,通過測評、學習、實踐、成果四大功能,打造一套方便使用的企業精益改善系統,以提升班組管理水平及效率為企業創造價值,為企業打造持續改善的基因。
五星智造目前已賦能必得福、萬聚照明、雅江光電等數家“專精特新”企業,并榮獲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授予的“專精特新”企業優質服務供應商稱號。
五星智造學習改善云平臺,聚焦國家十四五規劃8大項人才戰略及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計劃專項指標,致力打造中小企業精益化管理,人才梯隊建設,先進企業管理方式,以較低成本為整個制造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一站式的線上解決方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